一根扁担挑起邮政精神

发稿时间: 2024-08-23 08:2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陈巧珠 2024-08-23
分享X

站在时光的此岸,回望20世纪80年代,在福建福安最北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范坑乡,那里的山与山挤在一起,峰与峰竞相比高,156个自然村星罗棋布般散布于范坑乡的各个角落,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把那些村庄串联在一起。在那个还没通公路的时代,村民就像山野交响曲中一个绿色的音符,在群山中跌宕起伏,迂回婉转。

崇山峻岭间,每天都有一个小黑点在挪动,走过阡陌曲折。那个挪动的小黑点就是陈瑞平,他于1984年6月参加邮政工作。几十年来,一个人、一根扁担、两个邮包,每天缓缓上山,小跑下山,追赶着太阳,翻山越岭。那片山水陪伴着他度过美好的童年,初中毕业后为了生计,机缘巧合他走进了“中国邮政”,代办起邮政业务。高铁、高速公路、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对于穷居一隅的小山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故乡与异乡之间相互牵挂,生活的焦虑与不安扼杀了慢时光的浪漫。倚柴门,眺望远方,思念依附在光阴的车轮上,一封封家书、一件件包裹由远而近,邮政寄递排解了种种负能量。

每天早上,陈瑞平拿起扁担出门,挑起邮包上路,放下扁担偶尔歇在路边或树下,到另一个村匆匆放下担子,也没时间与乡亲们说上几句话,又得出发。此时,最希望的是有人做伴,一起说说话,但寂静的山中,始终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走着。最亲近的是一路草木,能与他说话的就是四季风声物语。说话的人虽少,可念叨他的人却很多。邮政服务“三农”的政策如春风吹过小山村,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有人问:“我购的种子挑来了吗?”“我要的农药、化肥到了吗?”“我买的药物带了吗”……在专心投递的过程中,他成了乡村“佳音”使者。得到大家的认可后,他的干劲十足,把这项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村中百姓的需求就是快乐的源泉,担子的前头是信件、报刊、包裹,担子的后头是村里乡亲们所要的生活必需品、农作物种子等。虽然挑起来重,可快乐也就有了分量,日日风雨兼程,从不曾间断。

三十出头的陈瑞平,有人叫他投递员,也有人叫采购员、宣传员、农技员……最后,他们把亲切与温暖糅合成一声“老扁担”。“老扁担”打破了乡村的孤立与闭塞,让范坑乡这根毛细血管的末端与每一根神经紧紧联系在一起,畅通无阻,直达中枢区域。光阴变化的细节总是隐藏在风里,从“吹面不寒杨柳风”到“萧萧梧叶送寒声”,说的就是光阴。一阵风吹过总能萌生出另一种新意,工作中的忙与累,生活中的琐事,都随风飘散。他在山间跑得再快,也跑不过一阵风,转眼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成为历史,信息抵万金的时代来临,一个信息、一个电话的速度将“八百里加急”或“六百里加急”远远甩在历史的风烟中。

如今的交通与通信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贯通的是人间悲喜,烟火气息,不仅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同时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概念,误以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来自远方的便利是自然而成,殊不知那是千千万万个像陈瑞平那样的人夜以继日、背负着使命在奔跑,他们推动着时代不断前进,奋力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邮政业务也在拓展。随着一阵春风吹来,陈瑞平像一只风筝,吹到了福安赛岐支局,赛岐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的重镇,那里人口众多,邮件、包裹等业务量也骤然增多。他白天走访客户,夜晚整理客户档案,分析数据,容不得半点马虎。还记得那一次他穿起雨衣,戴上头盔,冒着雨骑车穿过43公里的山路到一个自然村洽谈业务,意外地如期赴约,客户被他所感动,几杯茶汤,丝丝暖意,不仅与他成了事业的好伙伴,还成了好朋友。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打动着客户的心。那天他与客户相谈甚欢,像是相识多年的好朋友,起身出门准备回家时,雨停了,站在门口,他看到夕阳的余晖正照在身上,一抹温暖的绿意铺满了心房。

陈瑞平对待工作,心中有旗帜;对待生活,心中有规矩。舍小为大,是他心中的信念,有一次正值茶叶生产旺季,他接到妻子的来电,带着哭腔说儿子在学校突然昏迷不醒,正送往医院。他抬头看到眼前堆成小山的包裹,又看看单位的弟兄们通宵熬夜而微红的双眼,客户一次次来电话询问包裹的运程,他权衡着自己小家的利益与企业大家庭的利益,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在岗。如今妻子时不时仍提起这事,总忍不住埋怨几句。他自知理亏,总是赔着笑脸,依旧是那句口头禅:“等我退休了就好好陪你们。”

疫情的暴发,犹如狂风暴雨,让人措手不及,各大学校纷纷推迟开学。开学可以推迟,但是学生们的学习不可以停止啊!陈瑞平的孩子正在读大学,感同身受的他急得直跺脚。这时他的手机突然收到了一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发出的“停课不停学”通知,猛然想起单位里的同城配送业务,不仅可以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还可以争做全社会复工复产的先行者。茅塞顿开的他立即联系当地各个学校的负责人。经过多次交涉,终于顺利承接了福安二中学生教材运递工作,完成了福安邮政同城配送第一单。三年疫情,面对经济疲软,他没有坐以待毙,身为支局长的他带领同事们主动出击,这就是新时代的“扁担精神”。

时间过得真快,陈瑞平已经退休了,从邮政代办员到A类工,再到邮政支局负责人,最后成长为省邮政局“优秀支局长”。回望他的一路征程,一位普通的邮政人,用半生的时间,诠释着“奉献”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邮政福建宁德蕉城分公司员工)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