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深秋的曲江营维中心大院,爬山虎到处都是,满墙红艳艳的叶子依恋在枝头不舍离去……此时此刻,一位从事通信事业38年的老兵,正在红彤彤的爬山虎下徘徊。他叫王琼,即将到达职业生涯终点。
秦岭微波站,奉献青春
1986年底,20岁出头的王琼从湖北邮电学校无线通信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无线电信局。作为为数不多的高中专生,他主动请缨到秦岭210国道分水岭西侧的光头山从事无线微波基站维护工作。该微波站承担着从北京发往陕西、四川、云南的电话、电报、传真、广播和电视信号中转任务,是中央和地方信息上传下达通信命脉上的重要节点,不得出现任何闪失。有线电视出现之前,陕西人民收看央视春晚、新闻联播等节目就是从这里接收分发的。
秦岭微波站在海拔2990米的山巅,常年与风云做伴,没有人烟。这里空气稀薄,夏天可能会飘雪花,夜间要生炉子取暖。闲暇时,王琼经常钻研业务,在学校练就过硬本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很快成为设备维护能手。他将总结的维修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后来被任命为维护组组长。在高山之巅坚守了6年,他奉献了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樊川卫星通信地球站,孜孜以求
1992年开春,适逢卫星通信起步,他服从安排,投身到西安卫星通信建设发展中。虽然他在学校系统学习了无线通信技术原理,但理论和实操有着本质区别。组建卫星接收站阶段,他一边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通信厂家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一边协助工程师安装调测设备,为接手维护工作打基础。刚开始的一两年,他几乎都在出差或工地上奔波。卫星接收站拔地而起,他成了最早的一批卫通人。他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较早的一批无线通信工程师并担任组长职务,带领团队保障卫星通信畅通稳定……
回忆起那段时光,王琼无比自豪地说:“那时的设备都是我们自己亲自照着厚厚的说明书修理维护,出现故障时,我们经常拿仪器仪表寻找故障,有时为了消除故障,需要通宵达旦地忙活。”为了弄清楚设备工作原理,他带领维护团队刻苦钻研,让设备发挥最大潜能。
从西华门到曲江局,默默奉献
2005年底,随着通信体制改革,陕西省无线局和省长途局并入西安电信公司,王琼服从安排到西华门报话大楼从事小灵通网优工作,随后被抽调到区域维护中心从事电源、交换机维护工作。他因岗位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交换机维护并取得资质,后来因电源业务精通、业绩突出,被选为电源主管兼班长。随着光缆及设备的引进,原有的长途交换设备、技术逐步走出通信阵地,他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自己维护了多年的一个个交换机机架被撤下,堆放在角落蒙尘,这些曾朝夕相伴的当宝贝一样呵护的设备被遗弃,他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无奈,这些设备凝结了多少通信人的心血和汗水,伴随着他们熬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2012年底,随着旧交换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王琼被分流到新成立的曲江局从事综合维护。他又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要学习FTTB、FTTH、移动通信网络等前沿技术,根据工作需要还从事移动网络故障、政企网络故障、市政交通和“雪亮工程”故障修复指派工作,经常需要24小时在岗。王琼虽然资历老,但仍参与倒班,做到了“接单及时、指派准确、资料齐全、督促到位”。
38年来,王琼始终兜兜转转于后端维护岗位,是名副其实的维护老兵。站在职业终点回首,电源高低压操作资格证、通信工程师交换专业资格证、通信工程无线专业高级资格证以及省级技术比武无线组第二名和省邮电管理局先进工作者,都是他爱岗敬业的见证。他深情地说:“作为一名通信维护战线上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我始终坚信维护工作永远是电信事业的重要一环,只有搞好维护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作者系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员工)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