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9月27日上午,中国联通组织直属党委和北京分公司党员和群众代表参观“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展”。同时,为体现文化传承主题,活动还特邀北京分公司助力中轴线申遗团队成员、联通数科“北京中轴线可视化监测系统”项目团队成员、华盛公司文创团队以及青马学员代表参加。
此次参观活动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参观“印记上的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领会“两个结合”,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数字化新科技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该展览以“印记北京中轴线”为主题,通过篆刻艺术展现北京老城从永定门到钟鼓楼的15个核心遗产景观、建筑布局和历史文化价值。一枚枚精美别致的印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广大党员群众在感受大众篆刻艺术无穷魅力的同时,仿佛置身于北京中轴线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的空间形态中,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追求的天地和谐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强共同保护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运用“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思想解放,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向路径。对中国联通而言,要科学把握、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
近年来,中国联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赋能文博领域与文化传播。在中轴线申遗中,中国联通以科技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利用研究工作,在中轴线-正阳门遗产点,开展文物监测试点,通过可视化界面结合3D建模数字孪生的方式来多维度展示正阳门箭楼的病害、交通振源、人流、天气环境等情况。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推出了正阳门雨燕慢直播,多个摄像头详细记录了正阳门城楼内雨燕的栖息,慢直播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媒体慢直播活动、中小学生教学、纪录片中。此外,在今年2月,中国联通与国家博物馆在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依托联通在网络、安全、数字底座及博物馆智慧应用等综合能力,全面服务国博升级建设。
参观后,广大党员、团员、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北京联通战略客户部团委书记、客户经理舒桐表示,参观北京中轴线篆刻展览,仿佛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通过这些篆刻作品,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宫殿巍峨、街巷繁华,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励我们更多地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青团十九大代表、联通数科中轴线项目团队成员王昱丁说,作为曾经参与过助力中轴线申遗项目的一员,今天的参观对于我来说特别亲切,也有着不一样的体会。今年我们团队承接了故宫的可视化设计工作,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结合,将艺术设计不断地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帮助公司在文旅项目及宣传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
中国联通党组办公室新闻宣传中心全媒体内容制作处杜奕霏表示,每一方印章都刀工精妙、墨色酣畅,镌刻着古都的深邃与韵味,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也体会到“两个结合”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是取之不竭的宝藏,作为新闻和文化工作者,我更要将“两个结合”融入到工作中,在日常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挖掘、传播、发扬好中国文化和联通文化!
据了解,今年7月,中国联通吉祥物“通通”以及上百款各具特色的联通文创产品正式发布。这不仅是中国联通在智能科技领域创新进取的体现,更是其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的关切和满足的表达,以更贴近用户、更贴近生活的姿态,向新而行。
作为联通文创团队的一员,联通华盛公司中国联通品牌BU总监宋洪旭表示,本次参观启发我不断思考,如何在联通文创产品中真正做到融合古今,强化品牌文化深度,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传承。我将致力于创新融合,打造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彰显现代科技魅力的文创精品,以产品为媒,讲好联通品牌故事,为联通文创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