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丨稳定摇摆州的“制胜砝码” 政治化芯片产业能否带领美国走出“空心化”

发稿时间: 2024-04-02 11:00 来源:华体官方网页版网络舆情研究院 作者: 肖轶鸣 2024-04-02
分享X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和英特尔签署了非约束性的初步条款备忘录,英特尔将根据《芯片和科学法案》的规则,获得约85亿美元的直接补贴。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大选在即,拜登政府支持率摇摆下滑的当下,扶持英特尔不仅有对美企的拉拢意味,更充满了“稳定摇摆州”的政治暗示。以“增加就业率”“促进美国产业回流”为口号的补贴措施不仅暴露了美国当前芯片全产业链“空心化”的事实,也加剧了本轮“高调补贴”后续的不确定性。

百亿补贴芯多多重塑美国半导体地位的产业雄心

与常规印象不同,美国半导体产业已在事实上“跌落神坛”。据美国消费者与商业新闻网(CNBC)等多家媒体报道,虽然美国拥有先进制程芯片的设计能力,却在生产端极度依赖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美国自产的芯片规模甚至不到全球的10%,因此难以保证供应链安全。

美国政府始终强调先进制造业的本地化,欲通过资金支持英特尔,扩大美国芯片制造能力,并加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宣称,(本次英特尔项目)政府的注资与投资将是美国在半导体制造上做出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扶持计划”之一,英特尔能够获得的投资税收抵免或将刺激其在芯片制造上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本次对英特尔的高额补贴涉及尖端芯片的所有主要技术流程,在四个州建立五个新的晶圆厂、两个现代化设施和先进封装设备,近百亿的补贴注入有助于美国将其先进芯片生产的全球份额从零提高到20%,且在芯片法案框架下,其他芯片企业要获得这些补助和优惠政策也必须经过调查,并且要“保证实现一些里程碑式的项目目标”。拜登扬言,如进展顺利,美国或将达成“将芯片产业始终保持第一梯队”目标,并“要将未来带回美国”。如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莱尔·布雷纳德所言,“尖端半导体的制造将在40年内重回美国华体官方网页版体系”。

芯片产业政治化 摇摆州投资能否带来预期效果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认为,英特尔资金获批正值“2024年总统竞选的白热化之际”。拜登政府始终强调,其执政路线“带来了美国制造业和就业增长的复苏”,这被视作对前总统特朗普“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号的直接挑战。

公开信息显示,虽然2020年大选中拜登曾在亚利桑那州这一“著名摇摆州”以49.4%对49.1%的微弱优势击败了特朗普,但各摇摆州的政治立场如今已更加微妙。在美联社与全国民意调查(NORC)公共事务中心2月份合作发布的民意调查中,美国成年人对拜登的经济领导力持悲观态度,只有34%的人对拜登政府及其执政团队抱有信心。2022年创下四十年新高的通货膨胀与新冠疫情下美国制造业全面衰退加速重创了拜登政府的选民土壤。在共和党借近期难民、反援乌、MAGA等传统议题牢牢掌控传统“红脖子”州并积极扩大影响力的当下,拜登政府必须尽力拉拢摇摆州票仓以稳固大选。

美国《纽约时报》等多家头部媒体预测,拜登团队试图在11月大选之前将他的政策胜利转化为政治推动力,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半导体龙头企业对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投资将直接带动当地劳动力市场,或将一定程度瓦解共和党在上述摇摆州的政治影响力。综合英特尔与美国政府官方发布口径,在庞大的芯片补贴计划中,仅英特尔一家企业就将直接创造1万多个制造业就业机会和近2万个建筑工作岗位,其协议中的约50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还将用于培训上述四地劳动力,因此白宫副幕僚长娜塔莉∙奎利恩高度评价本次芯片投资“将使全美各地的社区和家庭从中受益”。

美国彭博社专栏评论文章指出,拜登政府紧抓“芯片投资将极大利好美国各个普通社区”这一主题,这对当前经济增长停滞、备受通胀压力的偏远州美国普通民众而言具有强大吸引力。对“摇摆州”的投资或将在“示范效应”下收获广泛支持率。

厂易建人难招 美国芯片产业前路不确定性仍在

在多州齐头推进“半导体产业回流战略”的当下,英特尔投资重心、美国半导体重镇的俄勒冈州却传出“大量裁员”公告。

“奥布赖特石桥集团”等美国智库观点认为,俄勒冈州“边裁员边缺人”的矛盾状态或意味着纵然美半导体企业能够吸收鲸吞百亿补贴,却难以通过“一体化”设想承担“链主”责任。在美国政府“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下,具备设计、有制造、有封装、大规模采购销售全链条的英特尔或是美国“半导体雄心”的重点考察对象,但从市场反馈看,最“政治化”的英特尔却难以在高性能AI芯片等未来产业领域紧跟英伟达步伐,且其仍不能以一己之力克服美国先进封装业务的行业短板。在台积电、三星等外企已在美国已萌生保守运营乃至暂缓扩张在美业务的当下,英特尔能否实现“全盘国产”仍然存疑。

乔什·莱纳等美国经济学家指出,因全球消费电子产品供过于求趋势抬头,美国大量产线工人被裁撤,但高端技术岗位始终处于紧缺状态。这或许代表了美国半导体“海量投资与薄弱基础”的产业建设矛盾。

此外,有“底线思维”“半导体行业观察”等自媒体号及行业媒体观点认为,当前“补贴”“建厂”仅仅是美国重启半导体产业的准备阶段,半导体产业链运转需要大量的机械、电气电子和化学行业产业技术支撑,且还需大量技术及管理人才,当前的高额补贴更像是为美企萎缩的全球市场与《芯片法案》影响下陡增的生产及人才成本兜底,政治影响有余却难以切实转化为科研推力。在美国“外包”战略刹车困难、通用行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生产成本居高难平的当下,仅依赖《芯片法案》授权的数百亿美元扶持企业或难以实现从生产到封装“芯片自主目标”。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