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数九寒冬,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呼吸顷刻凝成水雾,却未曾遗落一丝饭菜的温度;酷暑夏日,他们奔波于高低楼宇之外,再多的冷饮订单也无法抹去等待时流下的豆大汗珠……外卖骑手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外卖与即时配送行业也越发繁荣:2024年,我国已有超1000万名外卖骑手,日均配送订单8000万单以上,外卖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
然而,曾几何时,外卖骑手被紧闭的门禁阻隔在外:繁琐的登记流程、迷宫般的社区路线、无处停放的配送车辆,让外卖的“最后一百米”显得遥不可及;骑手与保安发生冲突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保安盘问、居民质疑,部分骑手甚至感到“低人一等”。“进门难”不仅成为一道物理阻隔,更让骑手陷入职业倦怠与社会认同的双重困境。
建设骑手友好社区刻不容缓。这不仅是消解骑手群体职业倦怠、大幅提升配送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彰显社会文明刻度的崭新窗口。
技术赋能 制度创新
为骑手打开“门禁”
近年来,社区管理方往往以“安全”为由,对骑手采取“一刀切”的禁入政策。诚然,社区管理者理应优先考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设立大量外卖架、外卖柜从而实现无接触配送。但是仔细想来,大量的药品急送、老幼残障群体的上门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简单化的治理思维,暴露出城市管理对新兴就业形态的适应性不足。当前部分社区治理仍停留在“严防死守”阶段,如何平衡安全与效率、秩序与包容,成为城市现代化必须回答的命题。
技术创新为破解“进门难”提供了新路径。去年,饿了么联合支付宝、绿城服务提供“碰一下开门”新体验,共建骑手友好社区。通过支付宝“碰一下”出现“一个通行码”,骑手最快可3秒完成“登记—开门—入园”,目前全国超3000个小区已逐步实现该项便捷服务。饿了么骑士运营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碰一下”的创新数字方式,畅通骑手进小区,也是向构建骑手友好社区迈出的重要一步。
无独有偶,美团推出了“骑手友好社区”通行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对接,骑手可在小区入口处使用微信扫描物业小程序二维码,实现一键登记、即时验证,通行全过程仅需数秒。美团配送骑手保障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1月,美团响应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关于建设‘骑手友好社区’的指导和要求,联合街道、社区、物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共建1.6万余个骑手友好社区,通过为骑手开门指路,相关小区外卖交付环节异常情况减少超过20%。”
技术不仅优化了配送流程,更重构了社区与骑手间的信任——当社区为骑手打开“门禁”,社区治理的逻辑悄然发生变化,让社区治理与外卖行业从“排斥对抗”蜕变为“智慧共生”。
面对社区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一区一策”的柔性治理模式同步兴起。北京市天通苑北街道通过恳谈会吸纳骑手参与决策,设计出“发光楼号”和三维导航地图,破解大型社区配送难题;河北省邯郸市在部分人车分流小区引入“内部转运自行车”,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缩短至“最后一百米”。
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近期,中央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指导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指出推进友好场景建设,推动优化住宅小区、商场、楼宇等配送环境,加强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关心关爱。
全国地方政府也加快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的步伐,例如四川省印发《推进“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将在全省开展“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试点,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保障难、融入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过路客”成为“新邻里”
彰显社会文明新刻度
骑手每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对社区动态有着天然感知。让骑手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不仅加速释放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价值,更重塑了基层治理的参与模式——劳动者不再是被动的服务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基层共建者。
河北省沧州市成立“红领骑手”志愿服务队,他们利用工作间隙,协助社区基层开展环境保护、消除安全隐患、政策宣讲等活动;重庆市沙坪坝区500余名“红岩骑手”组成的志愿队已经开展群众送菜、取药、换灯泡等各类“顺手公益”“沿途服务”千余次。
美团骑手叶阳辉自2018年起坚持为社区内的残障用户提供生活帮扶,在他的带动下,站点的100多位骑手加入这项善举,他也成立了“阳辉志愿服务站”,带领更多人参与当地社区的志愿服务;王豪飞是饿了么助老e餐服务的一员,他在服务老人的同时守护社区安全,由于每天义务助老送餐、坚持把午餐送到老人手上,还在巧合下救助了一位因突发疾病没有开门的老人。
实践表明,将骑手纳入治理主体,能够更好地平衡社区治理的效率与安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社区管理方从“不近人情”的规则执行者化身成温暖的治理协作平台,彰显了社会文明新刻度。
骑手友好社区的本质是人文关怀,配套建设的各类骑手驿站正加速融入大街小巷:北京望京街道打造“1总站+29分站”服务网络,为外卖骑手提供充电、饮水、休憩等“一站式”支持;武汉“红色骑士”驿站配备应急药品和维修工具,成为骑手工作之余的休憩地。
美团配送骑手保障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回馈社区对骑手的关心关爱,美团通过荣誉和物质奖励鼓励骑手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助老助残、义务清扫等活动。“平台鼓励骑手积极参与社区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让骑手为城市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2024年冬季,美团联合全国超过20万“骑手友好商家”为骑手发放超过5000万元的冬季“饭补”,骑手可在APP上领取补贴,直接到相应餐饮门店自取消费,补贴后单份正餐价格为6~10元,约为正常价格的一半;饿了么方面,目前全国超过15万个骑士驿站投入使用,服务新就业群体超百万人。另外,为解决骑士就餐难、就餐贵问题,“让送饭的人吃好饭”,饿了么还启动“骑士餐”专项,联合商家、社区食堂等为外卖骑手提供“营养、健康、平价”的专属餐饮服务。截至目前,“骑士餐”已覆盖76个城市,超10万平台商家参与,提供超过20万种优惠优质餐品。
“一方面,通过建设效率与温度兼具的数字化未来社区,让更多人享受到美好的居家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加大骑手关爱与保障力度,让他们获得城市归属感,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饿了么总裁方永新如是说。
尽管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但其也非朝夕之功:认知差异与偏见难以短时间内有效改善,老旧小区空间有限,门禁改造挑战重重,过度依赖企业投入导致长效性不足……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出台更多相关标准,进一步明晰骑手的社会权益保障;加快打通物业、平台数据,扩大“一键通行”覆盖范围,既能有效保障社区安全,又可以大幅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平台持续优化考评机制,鼓励骑手送货上门、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消除部分居民偏见,助力骑手更好地融入社区服务。
骑手友好社区的建设,恰如一场关乎城市文明进阶的社会实验,从骑手友好到社会友好,城市文明的进阶是其中的无价之宝。我们期待,当更多专业、文明、优秀的骑手从社区的“过路客”变为“新邻里”,城市与社区将更加和谐,而骑手的那一句“祝您用餐愉快”也将越发温暖人心。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