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明天会更好

发稿时间: 2024-11-22 08:29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冯雅令 2024-11-22
分享X

秋天满地金黄。田野里,正是掰玉米、收大豆、刨地瓜的时候,山坡上柿子也红了。几场细雨过后,天空如洗过一般,碧蓝通透,北风寒意渐浓。

前几日在营业厅遇见营业员小陈,得知其患了腱鞘炎。有时候,真就想不起什么是“累”,只觉得“停不下来”。有干不完的事,有理不清的“一地鸡毛”。人到中年,孩子一天天长大,羽翼渐丰,展翅远飞他乡。到那时,猛然在镜中看见一张逐渐衰老的面容,才恍然大悟,似乎觉得真“累”了。等到与孩子视频聊天时,听到孩子也说学习太忙,好在年纪还小,我相信总有一天孩子能明白,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秋夜沉寂,我却兴奋。因为写文字的缘故,钟爱秋和冬,喜听秋风扫落叶,喜看飞雪飘舞。20多年前的冬天,我围上大衣,伏案“爬格子”。天虽寒思绪却清晰。从1980年起为《山东邮电报》投稿,一干就是几十年。那时候,只能偶尔在《人民邮电》报发表作品,这也是我心中最高的目标。1998年邮电分营后,与《山东邮电报》的联络减少,只好再学习,奋力向最高目标《人民邮电》报投稿。每一篇稿件,从采访到草稿再到修改校对,不知要改多少遍。慎之又慎,改了又改,很像张籍的《秋思》中所写的那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为了能更长久地写文章,20年前我就改掉“开夜车”的陋习,养成了凌晨4点起床写稿的习惯。凌晨是梦幻与现实的交织,是从深夜的梦境走来,一直走向黎明,走向阳光下的现实世界。往后一步还是半梦半醒,往前一步就是清晰现实,这也是纪实文学写作时空的转折点。

秋冬之夜,心里的话不会被噪声打断,思路也不会凌乱,能抓住问题不放手,捋清思路,辨析真伪。秋夜的潜力,在于寂寥后的沉思;冬夜的张力,在于灵与肉的交织。

凌晨冲一杯苦咖啡,在淡淡飘散的苦香里,牵连出几十年的阅历。网络通信业,从磁石交换、纵横制、铁线中来,到数字、5G、智能化、光纤中去。经历一程又一程,升了一级又一级,直达“数智化”的明天。

前几天从二楼经过时,我看见装维员张敬峰正埋头预检满桌子的光猫和路由器。上前问:“又有集中装机的?”敬峰说:“是的,国庆前又赶着办了许多FTTR业务。为保证装机及时和质量,对设备要集中预检预测,确保万无一失。”看到他忙碌的样子,我由衷地说了声“辛苦了兄弟”,又顺手拍了几张照片。

国庆节前夕,大家仍在赶时间、赶业务。到了秋天,我们的网络事业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了。又是傍晚时分,又是秋夜渐深,浑圆的月亮悬在半空。“刀粉”的手机里传来歌声:“你再平凡也是人间限量版,日子就该过得让自己喜欢……”

10月是金色的,秋天是丰厚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吧!相信明天会更好。

(作者系中国联通山东微山分公司员工)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