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绘制出一幅独特的画卷。这里曾是汉口电报局与汉口电话局的所在地,它们共同见证了武汉电信百年的发展历程。1884年成立的汉口电报局,作为武汉电信的前身,不仅承载着信息传递的使命,更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无数传奇。
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至今仍然保留着英租界时期的风貌。其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配以仿麻石粉刷的外墙和横向线槽的装饰,显得既朴实又轻盈。古典柱式的设计语言,加上顶部三角形的牌面,使得整个建筑既庄重又不失优雅。临街面的三楼出挑阳台,更是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精致与灵动。
这座建筑不仅见证了科技的进步,更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展现了其不凡的坚韧。1949年5月15日,武汉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解放军百万雄师已挺进武汉外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危如累卵。中午12时,伪华中“剿总”通信科长董某,鬼鬼祟祟地溜到武汉电信局,窥探院内情形。晚6时,国民党军队30名工兵全副武装,携炸药包企图进入电信局大门,炸毁设备。面对危机,武汉电信局中共地下党员无所畏惧,率领几十位员工手持棍棒守护大门,与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针锋相对、毫不退缩。面对坚守不退的护局员工,心虚的敌人最终气焰消散,仓皇转身渡江南逃,阴谋没有得逞,电信设备得以完好回到人民的怀抱。时间仅仅过去一天,解放大军挺进汉口市区,武汉电信局用完好的电信设备,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出武汉解放的消息!
如今,合作路局已发展成为武汉电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传输网、数据网、接入网、防汛抗灾等重要工作。走进合作路MODF机房,一排排机柜井然有序,光纤错落有致,这是科技进步与现代化管理的生动体现。机房内的设备不断升级换代,从传统的PDH、SDH传输设备到新一代OTN光传送网设备,再到新型城域网络设备的应用,每一步都见证了武汉电信在科技创新和服务提升上的不懈努力。
同时,合作路局还积极践行国家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通过配置国产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升级高低压系统、应用新型节能型热管空调等措施,不仅提高了机房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些努力不仅为武汉电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构建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通信网络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昔日那笨重的摇把子电话,到如今指尖轻触即可跨越千山万水的智能通信;从最初稀缺的程控交换机,到人人向往的“大哥大”时代,再到如今光纤宽带如织,千兆、万兆乃至“双万兆”的速度,合作路局不仅见证了通信技术的飞跃,更在数字政府、智慧社区、智能工厂的建设中,点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科技的光芒温暖人心、照亮未来。
回顾历史,我们为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匠心筑梦,用科技的力量服务人民,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