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4年1月18日,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湖北,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信在北斗技术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推动了北斗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北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北斗+5G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国家智能化发展带来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技术革新,同时也为通信网络的发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引领其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蓬勃发展。
中国电信北斗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张涛表示,“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的核心方向是‘北斗+5G’的深度融合聚变,从而带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北斗规模应用’。北斗技术将与中国电信‘云计算、网络、边缘计算、终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网络维护、服务’等技术平台结合,以边缘计算为特色,专注于应用的规模推广和落地。”张涛认为,这种融合将推动北斗技术与电信通信在更广泛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开创一片数智社会的蓝海。
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张涛。
北斗+5G融合聚变:北斗赋能数智社会新愿景
在一望无际的农田上,几台农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不同于以往普通的人工操作,这些农机都被加载了中国电信北斗+5G自动导航系统,有了北斗技术的赋能,农机实现了全自动化无人驾驶。它们不再受人为驾驶的限制,凭借预设参数,提前设置好农机的宽度、播种的间距、起点、终点等关键信息便能在卫星系统的引导下实现精确度达到厘米级的无人驾驶耕种。
北斗新农具——耕出新质生产力。
这一创新性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模式。过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种地工作,如今却依靠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应用,北斗+5G技术将会逐步在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北斗+5G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车辆定位和通信,为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兴技术提供可靠支撑;在精准农业方面,北斗+5G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设备和作物的精准监测与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北斗+5G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精准监控和管理,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张涛副总经理介绍北斗+5G如何赋能各行各业创造智慧社会未来新景象。
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领军人才签约。
为将北斗+5G技术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中国电信集团设置科研经费用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专注于北斗科技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智能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创新中心将聚焦北斗科技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前沿技术,致力于通导遥一体化的“北斗+智能服务平台”的能力研发、技术创新,深度参与中国电信科创自研“时空服务平台”,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北斗融合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基于北斗+5G的aPaaS行业应用赋能平台、能力开放等方面形成体系化能力,构建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高精度时空基础数字底座和PNTRC(即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五位一体)智能服务,高可信时空云赋能千行百业。
北斗+融合创新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拓展北斗应用
北斗+5G技术的规模性发展,将带动社会各行各业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的新变革,助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北斗+5G泛智能终端是支持基于北斗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上,北斗主要与中国电信5G-A(第五代天线)、RedCap(强化红帽技术)和LPHAP(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位置增强)等核心技术结合,最终可落地实现在电子工牌、智能手环、安全帽、便携终端、无人农机、无人驾驶(华体(中国))、授时设备、智能路灯等智能设备。
对于中国电信北斗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北斗+5G泛智能终端的全面落地,张涛提出了“数化湖北 低空经济 智能经济”的发展构想。通过通导遥+无人机、车路云+自动驾驶、广域感知+高精监测等赋能智能应用,在农业、交通物流、政法公安、华体官方网页版、住建、应急通信等领域注入新动能从而实现全面开花。
“在农业农村领域,通过利用北斗定位和5G通信技术,农民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智能农机操作、农产品溯源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助力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交通物流领域,北斗+5G技术建设了通信定位网,共筑智慧物流新基建。物流企业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追踪、车辆调度、路况监测等功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行业迈向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政法公安领域,5G+秒级定位技术使警务工作迈入‘精准定位’时代。警方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实现对案件、嫌疑人、警员等的精准定位和追踪,提高犯罪侦查和治安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华体官方网页版行业,位置服务释放了华体官方网页版数字化转型的新质生产力。工厂可以利用北斗+5G技术实现设备监控、物流管理、生产调度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华体官方网页版智能化升级。在住建行业,人车物无缝定位技术将助力智慧建造夯实平安底座。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实现施工监控、安全管理、人员定位等功能,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安全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应急行业场景,精确位置信息赋能智慧应急。应急部门利用北斗+5G技术实现灾害监测、救援调度、人员定位等功能,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张涛介绍了北斗在多个社会场景下如何实现“低空经济、智能经济”这一概念。北斗技术与5G泛智能终端结合的多种应用在华体官方网页版、农业、交通等各个领域将推动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提升社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平台驱动+跨界融合:高精度时空基础网及智能服务体系
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武汉,正是看中了湖北大力发展北斗产业的这片沃土。目前,中国电信在湖北已经构建了核心能力自主掌控、基础能力生态共享的5G+北斗高可信时空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中部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精确导航网+湖北省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的4+1体系,在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应用标杆突破。针对这一有利条件,北斗技术与中国电信5G技术的融合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中国电信在持续推进5G-A、物联网等自研技术发展的同时,正积极借力北斗技术创新中心的优势,将自身平台能力与北斗技术深度融合,依托物联网、有线网、5G移动网、视联网、卫星网五大基础网络,以三朵云为主体构建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体系,为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和智能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卫星通信、智能遥感、提供短报文、高精度定位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融合可应用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多种应用场景,涵盖城市治理、测量测绘、金融交易、海洋渔业、时间监控、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于中国电信的北斗+5G方案底座的智能交通管控、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应用。同时,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营,中国电信还加强了安全保护域和运营管理域的叠加,采取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措施,确保用户数据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点接入+全程全网: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
对于北斗技术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张涛指出,与美国GPS相比,北斗通过构建更完善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服务。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一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市场中展现了其独特的竞争力。
其厘米级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短报文等多种创新技术不仅满足了高精度导航的需求,其快速精准的短报文信息传输能力,在应急通信、海洋渔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和独特功能,如增强型服务(RDSS)和全球短消息服务(SMS),提供了不仅限于导航的增值服务,这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北斗系统的独立运行能力和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确保了在全球导航系统中的互补和优势共存,夯实了其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的独特地位,为国家在科技创新、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何将北斗+5G技术推向全国,张涛表示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团队已构建好一套生态合作体系。作为国内领先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积极构建了开放式的合作生态,凭借其自研能力和与外部生态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在北斗技术领域将掀起一股合作风潮,吸引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通过能力平台的精选和整合,向外输出多元化原子能力,为各行各业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张涛认为,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是带着使命而来,他提出了三项针对北斗+通信行业的改革举措。一是融合创新,即通过北斗与5G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北斗服务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其次是渠道获客创新,通过市场下沉和全国统一交易的方式,扩大北斗服务的市场覆盖范围。最后是云化改造,通过订阅制度和持续化服务模式,改变北斗服务的结构,实现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电信北斗创新将持续推动北斗技术与5G深度融合、促进和探索技术创新,张涛表示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才能实现北斗技术在更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北斗产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跃升,为数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