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信息通信业走在大道上

发稿时间: 2025-03-10 09:2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本版撰文 晓镜 美术设计 阎超 2025-03-10
分享X

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再度成为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科技创新,6G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个“新词”和信息通信业密切相关。信息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以及助力社会数字化转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都凸显了信息通信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创新”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部分,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部分,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部分,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科技创新成绩单

11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475.6万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1 2024年2月3日,搭载中国移动星载核心网设备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发射入轨。

42% 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达到42%。

425万 我国5G基站达到425万个,数量居全球第一。

2亿 我国千兆宽带网络用户突破2亿户。

10亿 5G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

900万 当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见证算力服务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100% 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6万亿 智能产品应用蓬勃发展,数字消费规模超6万亿元。

4000+ 全国建设5G工厂4000余家,重点华体官方网页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4.1%。

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亮眼成绩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赛道上,我国科技创新成绩斐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创新发展动能强大、前景广阔。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在这份大的成绩单中,信息通信业是格外亮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在全球占比达42%,位列第一;全国建设5G工厂4000余家,重点华体官方网页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4.1%;千兆宽带网络用户突破2亿户,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研制处于全球第一阵营;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发射入轨;“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成为全球首个具备量子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三大运营商的“星辰”“九天”“元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数十个行业落地;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

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带动下,数字经济进一步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华体官方网页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东数西算”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投入商用,搭建起高速算力通道。

从5G的深度应用到6G的前瞻布局,从量子通信的突破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这些进展不仅推动着产业升级,更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产业链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引领者和组织者,信息通信央企肩负起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的责任使命,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打下坚实基础,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这些探索和成果获得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

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都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次提到科技创新,彰显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在“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分,报告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报告提出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针对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在“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部分,报告提出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这些“新词”都同信息通信业有关

具身智能、6G、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好房子”……这些“新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跟信息通信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政府工作报告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部分提到,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这里提及的具身智能、6G都属于未来产业。信息通信业不仅自身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通信企业近年来始终积极布局和发展相关产业。

瞪羚企业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是典型的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通常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主要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一方面,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与信息通信业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网络和服务的支持。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更是有着超强的网络属性,与信息通信业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报告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好房子”具备安全、低碳、绿色、智能四个特点,无疑离不开信息通信业的支撑。

科技创新信息通信业使命在肩

从全国两会释放的信号来看,信息通信业科技创新的未来蓝图已徐徐展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全球竞争越发白热化。信息通信领域作为这场变革的前沿阵地,信息通信央企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毫不动摇地将自主创新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加速在重点领域的研发布局,争分夺秒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攻关工作,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以及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难题。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谓大势所趋。在“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部分,报告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三大运营商此前也将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列为2025年的工作要点。中国电信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移动明确,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激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表率。中国联通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融合创新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新的贡献;要锚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愿景,全面实施融合创新战略,推进网络向新、技术向新、服务向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开放合作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信息通信业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共进,加大联合研发力度,携手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实现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打造百花齐放、蓬勃繁荣的产业新生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信息通信行业要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着力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发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