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列车即将到达本次旅程的终点站河口北站。”此刻,时间悄然走到了22点52分。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里,当天最后一趟列车C559复兴号的尾灯在夜色中渐渐消失,归心似箭的旅人脚步声也越来越远。然而,云南红河铁塔的工人们却迎着夜色,利用铁路“天窗期”逆向而行进入了隧道。
日前,由云南铁塔统一承建、各电信运营商共建共享的昆玉河铁路红河段5G公网覆盖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为了确保高铁的稳定运行,昆玉河铁路红河段5G公网覆盖工程只能在铁路“天窗期”进行。“今晚11点整准时进隧道,任务艰巨,必须在次日凌晨3点前完成作业计划,准时出隧道!”铁路旁旷野上,施工负责人的声音铿锵有力。
时间倒回21时,6队人马共计70余人迅速在隧道口附近的场地上集结完毕。地面上,每一件工具都被摆放得井然有序,在灯光下闪耀着冷硬的光泽。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清点着即将带入隧道的每一样物品:“扳手2个、平板车7台、卡具安装组工具包2个……”
严谨的背后,是对安全的守护。“天窗期”高铁上道作业所使用的工具、仪表、通信设备、照明工具必须粘贴反光条并进行编号管理,上道前必须按编号清点拍照,作业完成退出隧道后也需清点,确保无任何遗漏。红河铁塔项目经理杨鹏向记者介绍:“完成一处作业后立即清查工具,这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22:40,物资清点结束后,工人们便快速而有序地将物资搬运至隧道口。突然,重达200余斤的通信漏缆卡在了入口通道处。七八个工人内外接应,齐声喊着“1、2、3”的号子,不断寻找着最佳角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设备搬了进去。
23时整,伴随着隧道门缓缓开启,工人们立刻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向着隧道内进发,快速抵达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紧张而有序地开始卡具画线、钻头打眼、锚栓植入、卡具安装、线缆敷设等流水作业。
据悉,昆玉河铁路红河段隧道5G公网覆盖工程所需物资只能依靠人工搬运。由于施工需要从隧道的一头贯穿到另一头,有的隧道长达10多公里,因此工人们一晚上就要携带物资来回奔波20多公里。这简直就是一场卡着时间的“马拉松”,不仅速度要快,还得保证施工质量,无疑是对体力和耐力极为严苛的双重考验。
次日凌晨3点,“一组任务已完成,二组任务已完成……”喜悦的声音在隧道里回荡。“各组作业工人整理好工具准备出隧道!”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这群“夜行侠”终于结束了紧张而忙碌的施工。
3:20,工人及物资已全部撤出隧道。一瞬间,电钻声、敲打声、说话声像变魔法一般全部消失。此时,收尾工作必不可少。负责人打着手电筒沿着铁轨,低着头仔细进行着最后的检查。
昆玉河铁路属于泛亚铁路东线中国段,其中红河段自2014年通车后一直未能实现移动网络信号的有效覆盖。红河段5G公网覆盖工程预计投资1.08亿元,将于上半年完成。工程交付后,预计每年能为190万人次、2920趟客运车次、750趟货运车次提供稳定、顺畅的5G移动通信服务,全面助力红河州“路衍经济”产业群发展壮大。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向大地,一列列动车呼啸而过,工人们也踏上了归途。不久的将来,这条铁路线上的乘客无论是浏览新闻、经商谈判,还是与远方的亲友视频畅聊,都能够享受到飞驰的5G网速。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