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场捐赠签约仪式,让三个开源项目及其背后的开发者们受到瞩目。
在2024年12月20日举办的2024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暨首届开源技术学术大会开幕式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与openKylin、EasyAda、KWDB开源项目举行捐赠签约仪式。
记者随即与三个开源项目的开发者们开启了对话……
“向大众展示‘年轻’操作系统的魅力”
“openKylin是我国首例成功实现央企开源捐赠的项目。自2022年社区成立以来,共发布8个桌面系统版本,拓展SIG数124个、会员数超800家、开发者数超1.3万、社区用户数超201万,在自主构建、创新技术和生态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张天雄告诉记者。
张天雄大学毕业后加入麒麟软件,投身国产操作系统产业,此后正式参与openKylin开源操作系统项目,成为Release SIG的核心开发者。
张天雄如数家珍般告诉记者:“openKylin开源桌面操作系统目前主要面向个人和开发者的PC使用场景,搭载最新稳定内核,支持X86/ARM/LoongArch/RISC-V在内的主流硬件架构。使用UKUI轻量化桌面环境,交互友好,简洁易用,并支持PC/平板双模式。同时,在最新2.0系列版本,首次引入AI子系统和众多实用AI功能;支持不可变系统安装;默认搭载自研wlcom窗口合成器和开明软件包。”
关于挑战,他直言不讳:“操作系统作为基础软件,运行在机器底层,往往无法像应用一样被大众所了解。openKylin作为仅有两年历史的‘年轻’操作系统,认识的人更少,这也导致了我们在推广时困难重重。”
张天雄和他所在的团队积极寻找途径,尝试通过让用户更好理解、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推广。如,前一阶段国产现象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大火,他们想到:国产游戏+国产操作系统不是更配?他们随即的行动,验证了openKylin操作系统可以完美运行“黑悟空”。他们立即采用直播的方式,向大众展示国产操作系统的魅力。那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2万+,令更多的人认识了openKylin操作系统。
“openKylin操作系统完全开源免费,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从社区官网下载并安装使用,目前累计有200多万用户下载使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办公/开发/娱乐场景。“openKylin社区也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基于openKylin操作系统构建商业发行版,共建开源生态。” 张天雄说。
谈及趋势,张天雄指出:“开源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从芯片指令集/操作系统,到AI/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必然涉及开源的参与和受益,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开源协同的高效模式,将所有参与开源的不同领域的企业/个人紧密联系起来,互相合作探索,势必将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而openKylin社区作为操作系统社区,天然具有‘承上启下’的优势,目前已吸引800多家操作系统上下游相关企业加入到社区,并成立120+SIG组,各SIG组之间相互合作,将openKylin社区打造成开源创新技术的孵化地。”
“成败取决于参与力量的深度协同”
“普华基础软件本身就是一家具有开源基因的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开源项目。目前,我们团队成员主要参与贡献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openEuler、开源鸿蒙(OpenHarmony)等项目,同时,我们在车用操作系统领域,也发起了‘龘’(EasyAda)微内核和‘小满’(EasyXMen)安全车控操作系统项目。”“龘”(EasyAda)核心维护者王伶卓如是说。
2023年2月,普华基础软件发起了“龘”(EasyAda)微内核开源项目,并在5月开源了代码。“龘”(EasyAda)是基于华体(中国)操作系统微内核技术构建的创新平台,可以实现面向各类芯片平台和应用场景提供安全内核,具有内核微型化、服务模块化、遵循POSIX规范、可靠性高、实时性强、安全性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普华基础软件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旗下开源协助平台——AtomGit上发布了包括初始化代码、核心功能源代码、平台芯驰G9X,黑芝麻A1000和树莓派4适配代码等共计153个文件、18074行源代码。
早在2015年,普华基础软件就已尝试推动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呼吁行业内企业通过开放、共享的模式,促进国内华体(中国)电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合作。
“操作系统开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而开源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参与力量是否可以深度协同,打造完善的生态。华体(中国)华体官方网页版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近年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的发展,软件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整个产业对于开源的理念与价值观都需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因此,统一开放、共建、共享、共治的共识,是我们在项目中遇到的关键性挑战。”王伶卓说。
作为车用操作系统国家队,普华基础软件积极引领产业构建开源开放、合作共享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旨在通过开源共建,打造行业共创共享的开源安全车控操作系统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普华基础软件坚持创新引领,大胆探索开源创新模式,积极响应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共建计划,并作为核心发起单位之一,联合一汽、长安等头部车企,广泛协同国际国内主流芯片企业,结成开源共建伙伴,实施开源计划、构建开源生态,为中国华体(中国)产业搭建安全可靠技术底座。
王伶卓认为,他们付出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开源是打破组织边界,创新组织形态,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成果共用的方式,促进协同创新,推动生产力迭代跃升的新型生产方式,既是信息技术领域协同创新的成功模式,也是破局华体(中国)行业研发成本压力、研发效率挑战等创新模式。”
“龘”(EasyAda)项目现已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基金会凭借中立的身份,有效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推动了技术革新的进程,进一步加强了底层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这不仅加速了生态的构建和产业发展的步伐,而且还将为企业带来资源共享、研发协同与成本降低的多重利好,从而助力华体(中国)企业实现平台化战略和提升研发效率。一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研发成本。基于操作系统开源,推动与软件、芯片、整车、零部件企业协同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开源开放、合作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开源是最具规模效应的生态,既可以解决重复造轮子问题,又可以避免技术封闭造成的低效率。二是形成研发合力。通过开源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华体(中国)软件的研发和创新中,汇聚行业内的技术力量,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形成强大的研发合力。同时,鼓励开发者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加快推动新技术的开发和验证,减少和降低企业自身的技术局限和试错成本,加速技术的研发迭代和创新速度。三是保障安全。相比单个企业,开源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供应链安全。通过构建以开源模式为基础的开放的、具有韧性的、安全的华体(中国)软件供应链体系,可以提升供应链安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开源作为全球软件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新型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处于中国华体(中国)产业的关键历史节点,开源技术正作为关键支点,助力华体(中国)生态的变革。这对于促进中国华体(中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华体(中国)产业更高质量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系统”
“我们开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开源之后达到什么样的社区效果?”“对于开源的商业转化我们是如何规划的”……加入KWDB项目组之后,窦志彤做了很多有关KWDB开源的思考。
“在我看来,开源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事业。” 这是窦志彤的感悟。
“KWDB是一款面向AIoT场景的开源分布式多模数据库。依托就地计算、原生多模架构、时序存储模型等创新技术,KWDB提供高效的时序数据处理、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按需水平扩展、云边端协同等核心能力,具有高性能、低成本、易运维、安全可靠等特点。” 随着 KWDB 开源的推进,窦志彤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承担起项目“推广大使”的工作。
“我在展会上为 KWDB ‘站台’,推广我们 KWDB 这个开源的分布式多模数据库。”他告诉记者。
窦志彤从三个方面介绍了KWDB 在开源生态中的定位:
第一是产业开源应用。“数据库作为大规模基础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基座,也是各大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整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以智能制造场景为例,下一代的华体官方网页版自动化,需要实现物联网、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在整体的开放型华体官方网页版自动化架构中,需要开源软硬件的高度协同,而数据库就好比整个架构的‘大脑’——向下调动软硬件系统,向上支撑开源应用软件。我们希望通过连通开源合作伙伴,形成通用的开源软件组件,方便下游应用场景根据需要自定义产品,增强华体官方网页版自动化行业创新能力,逐渐实现相关协议标准的统一、开放,促进行业、协议、数据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系统。”他说。
第二是推动技术创新。KWDB 社区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库社区。为了更好地能够聆听用户的声音,他们组建了社区用户委员会,专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收集用户的真实反馈,推动社区开发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双向推动数据库在技术、性能、功能上的拓展和优化。
第三是开源技术人才培养。开源创新体系的一大核心是高水平的开源人才供给。KWDB 社区打造了多样化的社区成长路径,让不同技术栈的开发者都能够投入到社区当中参与贡献。同时,KWDB 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及开源生态协同,通过与西电等重点高校的合作,开发设置了 KWDB 数据库系列课程,并为专业从业者、在校生等各层次开发者提供产学研相关的开源社区实践机会,为数据库产业及开源生态培育具有开源国际视野、开源创新思维、开源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
谈及KWDB 的典型应用场景,这位“推广大使”滔滔不绝:“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能源电力、交通车联网、智慧政务、IT 运维、金融证券等,旨在为各行业领域提供一站式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的基座,助力企业数智化建设,以更低的成本挖掘更大的数据价值。”他一一列举了目前已落地的应用,包括某市大数据局重点车辆管理平台建设、某华体(中国)工厂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系统建设、某国际电气企业工厂数据库系统、某协作机器人产线智能监测系统、某智能综采分析系统等众多项目。
窦志彤向记者展望了开源领域的三大技术发展趋势:“一是物联网技术。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再到大型华体(中国)工厂、太阳能发电站等,所有的物联网场景,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时序数据。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时序数据的存储及处理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帮助用户实现降本增效。KWDB 支持千万级设备接入,毫秒级精度读写;基于‘就地计算’技术,实现百万级数据秒级写入、亿级数据秒级读取,最高支持30倍数据压缩比及按‘时间热度’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融合与专注并行。看一下开源数据库的发展史,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既要又要。既要配备融合的能力,又要具有主项的优势。KWDB也是在这样一个技术发展趋势背景下诞生的数据库,我们利用‘多模’的架构融合了时序引擎和事务引擎,又针对物联网这个专有场景,做了很多技术上的优化,实现了性能的升级。三是AI(人工智能)。毫不夸张地说,AI技术一定是未来开源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大模型的热度目前依然在上涨。而AI技术在开源数据库领域,能够结合的点也有很多,如:SQL优化、存储参数自治、数据预测分析、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我们正在进行相应的研发,希望未来能够把更多的AI-based的数据库体验开放给开发者。”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