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走进云南大理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调度中心,洱海、林草、自然资源等管理数据一目了然……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汇聚了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森林防火、“两违”执法等多种末端感知系统的实时数据和视频,而且集合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识别预警、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24小时发挥着“城市大脑”的作用。这就是由云南铁塔建设的“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系统”。
在美丽的苍山之麓、洱海之滨,一体化智能监管系统为生态保护注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力量。“自系统投入运营以来,预警响应效率持续提升,极大地解决了洱海区域夜间执法困难,有效遏制了夜间团伙捕鱼的情况发生,标志着洱海保护迈入了科技赋能新阶段。”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局长杨国勋表示。截至目前,该系统共发布32000余条告警,发现并截获疑似违法捕捞案例165起。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系统通过“平台+理政通”实现告警信息全流程闭环,告警事件处置时长由平均2小时缩短至15分钟,助力有关单位整体执法效率提升了74%,极大提升了预警响应效率。
“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系统”以“一个平台监督、一支执法队伍、一个企业运营”的建设理念高效运行,视频监控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大幅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系统利用雷视融合技术,实现洱海水域从“无监测”提升至“全天候无死角监测”;调用卫星图像数据,实现以月、季度、年为跨度的广范围长时间水域监测对比。
监控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共用是该系统的一大亮点。系统采用新模式将“应用平台”“视频平台”和“AI算法”进行分解,统一视频对接协议和平台接口,通过前端设备一机多用与视频监控平台共享,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减少重复投资,确保异常事件快速响应和重大事件跨部门协同处置。项目配套建设的雷达光电设备,是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的首次应用,可进一步提升视频监控点位的灵活可视性,有效将收集信息的“触角”进行延展,实现“空、天、地、网”一体联通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全面感知与精细管理,有效推动数据资源社会化共享与价值最大化,跨部门协同处置率达100%。截至目前,系统累计汇聚大理市洱管局、林草局、自然资源局、苍保局高清摄像头1200余路,嵌入10余种AI算法,实现监控资源共建、共管、共享、共用。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苍山洱海(湿地)一体化智能监管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
立足12万座通信基站,云南铁塔在服务好通信行业发展的同时,将持续挖掘铁塔站址的社会共享价值,全力推进“一塔多用”,以数字化助推云南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