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数融合 释放赋能效应丨数智浪潮激发齐鲁大地转型升级新脉动(附图片)

发稿时间: 2024-12-09 10:36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本版撰文 刘彤 刘伟 张建伟 张新茂 尹艺媛 2024-12-09
分享X

硕果累累的万亩榴园,奔流不息的千里运河,晨光初照的寿光田野,渔火通明的江北水乡……近日,记者走进枣庄、济宁和潍坊等地,采访山东信息通信业如何充分发挥“一业带百业”的赋能作用,持续推动农业、华体官方网页版和文旅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快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力和新动能。

信息技术助力百姓过上红火日子

走进枣庄市峄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品种各样的石榴像一个个灯笼挂满枝头,许多游客漫步在园区内,驻足观看各类石榴盆景,感受石榴之美。“大家看看,我们这里的石榴种类齐全、色泽鲜艳、个大皮薄、味甜多汁。”园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热情地介绍。

枣庄是“中国石榴之乡”,石榴是枣庄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和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之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枣庄考察时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榴的品质,枣庄还努力给石榴种植插上科技的“翅膀”。园区内,数字化检测设备能够实时检测土壤温湿度、酸碱度等及周边环境数据,并将石榴种植数据信息自动上传到大数据分析平台。

“我们通发办配合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推动通信专项规划纳入《枣庄石榴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2035年)》,并在该场景新增规划5G点位8处。同时持续完善‘石榴-产业大脑’平台,打造5G大数据平台助力石榴产业发展项目,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石榴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助力石榴品质提升和品牌推广。”枣庄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洪江表示。

据介绍,“产业大脑”从种植源头管起,在田间地头部署视频监控、气象一体机、温湿度传感器、土壤墒情监测站等前端感知设备,“一码溯源”贯穿种植、管理、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环节,把地理标志产品“峄城石榴”全程护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枣庄的智慧菇房厂区,种类各样的蘑菇在一间间厂房内迅速成长。“厂房依托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菇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通过安装在菇房内的各类传感器,能够准确采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山东晟达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业海介绍,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菇房内的环境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蘑菇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此外,智慧菇房项目还实现了智能化的生产管理,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喷水、自动通风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蘑菇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分析,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提高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技术团队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同时,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种植户掌握智能化生产管理技术,提高种植水平。”枣庄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在潍坊同样有生动展现。在寿光市,一片片翠绿的蔬菜大棚宛如希望的田野,孕育着全国餐桌上的丰富与多样。在这片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土地上,一场由5G技术引领的蔬菜供应链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我们依托5G+物联网、AI及大数据技术,为寿光市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搭建起以服务社会公众、加强数据共享、支撑政府决策、促进农业发展为核心的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潍坊移动寿光分公司副总经理邱超表示。

在蔬菜质量网格化监管方面,平台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关联匹配前端农兽药购买、生产过程用药、上市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等数据,实现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推动传统“人盯人”监管向线上智慧监管转变。同时,寿光加快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肥药双减技术,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繁忙的蔬菜交易市场,农民老张正忙着将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过秤。不同于以往,这次他的秤不再是简单的计数工具,而是与5G蔬菜销售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紧密相连。该系统集智慧秤、一卡通、物联网电子地磅于一体,高效采集销售数据,并通过统一接口与不同厂商系统无缝对接,自动化上报,避免了多终端管理的繁琐。这不仅推动了农产品销售电子化,还显著提升了销售效率。

同时,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对交易市场数据进行多维度展示。监管人员可轻松查看特定市场或区划下的综合信息,通过可视化图表掌握市场动态,为农民提供精准市场信息,助力他们把握最佳销售时机,确保蔬菜以最优价格售出。这一创新应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题,更让蔬菜产业迈入了智能化、透明化的新时代。

5G+AI推动华体官方网页版企业降本增效

千里运河,奔流不息。山东济宁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誉,是京杭大运河通航里程最长、运力最大的枢纽城市之一。近年来,济宁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聚焦打造“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掀起内河新能源船舶迭代热潮。

在位于济宁邹城的白马河畔,记者看到,随着滑道的推送,山东新能船业制造的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商品船顺利下水,正式开启了内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生产的序幕。

船用钢板、型材作为船舶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切割效率和质量将直接影响船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记者走进船厂的材料车间,5G数字化车间、5G智能生产线、5G无人化运输等现代化、智能化的场景映入眼帘。

“济宁移动利用5G+AI技术,搭载等离子切割系统、点激光传感器、伺服推料小车、高精度编码器定位装置,实现从上料、进料、喷码划线印字、分拣出料、下料等原材料加工全过程自动化。”济宁移动邹城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曜表示。

据了解,车间采用三维切割方案,在5G+AI的加持下,满足不同规格板材柔性切割需求,短短3分钟就能制定出最优切割方案,切割效率提升35%,成品率提升26%,让造船板材切割游刃有余,解决了切割质量不高导致的边角料和废料过多问题,造船板材的整体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造船厂各个车间内如何进行高效、安全的板材运输也是个不小的难题。济宁移动根据船厂各车间布局、路线和协同作业模式,多次实地勘测,为车间搭建全覆盖的5G专网,落地5G+AMR无人运输车,配送准时率达98%,大幅提升了材料运输效率,这也是5G+AMR在造船行业的首次应用。

“借助5G+AMR智能化算法,无人运输车还可以持续自主学习,不断对动态路径进行优化,实现搬运效率最大化,让场内物资运输‘轻车熟路’。这种自动化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仓储效率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则成表示。

如今,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频发,安全生产迫切需要创新管控模式,降低事故率。作为化工大省,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多项具体工作部署方案,指导实施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是生产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产品的大型化工企业,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急需实施危险区域人员管控、特殊作业现场监控和设备的在线监测。

“3号楼502附近有异常,请立刻核实!”在兖矿鲁南化工智能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了系统自动提示的报警信息,控制中心立刻联系距离最近的安全员前去排查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针对企业需要,我们综合使用5G+北斗+UWB的人员定位技术,室外通过北斗RTK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室内定位使用5G版UWB基站,实现了高精度的人员定位,能够实时监控员工位置轨迹并定制了多种防爆终端,满足不同人群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滕州联通总经理周艳兵表示。

据悉,滕州联通一方面部署了5G物联网专网并与内网互通融合,构建鲁南化工内网“一张网”,用于厂区的数据通信并确保数据不出厂区。另一方面为鲁南化工专门部署了5G手机随行专网、5G物联网专网两张独立的5G网络,分别满足物联网终端和手机访问内网的不同需求,且实行访问目的地的权限限制,以保障数据安全。

共建共享保障景区和小区通信畅通

作为山东的南大门,江苏的北屏障,台儿庄是水陆通衢要地,南北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江北水乡的独特风情,“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使这里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如今,台儿庄古城景区是山东省客流量排名第一的热门景区,日最高用户数超过10万,数据流量峰值超过1.3TB,同时在线用户数超过2万人。为切实解决景区“网络拥塞”“接入困难”等问题,由枣庄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牵头,枣庄铁塔高标准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景区内灯杆、墙体、建筑物、水道等现有社会资源,以指示牌天线、“变色龙”天线、射灯天线等定制化设备,在台儿庄古城内新建5G基站21处、微站37处,全部采用景观式造型,与景区融为一体,做到景区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基站痕迹。

“我们布设的所有光缆均使用社会管道及水道,实现传输线路景区外一点接入、通信设施与景区环境高度融合的共建共享综合覆盖解决方案,节省投资50.2%。”枣庄铁塔台儿庄区总经理李青表示,“施工周期由传统方案的91天缩短到14天,日流量峰值超过2.2TB,较日常增长87%、较往年增长170%,形成‘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优势。”

在双千兆示范小区建设方面,枣庄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强化与各市直部门、单位的协同合作,印发《枣庄市房屋建筑配套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枣庄市商务楼宇宽带接入市场的通知》等文件,规范建设红线内通信基础设施,明确工程建设项目通信报装、图审、施工、验收等环节要求。

“我们通发办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全流程介入,实现闭环管理,全面推进通信设施和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真正实现‘规划红线内零投资’,通信行业逐渐转变为通信基础设施审批单位,有力提升了行业地位。”李洪江表示。

同时,枣庄通发办编制通信报装明白纸,事前告知报装流程、要点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地将报装内容、报装方式等呈现出来,并承诺完成时限、上门服务和“零”成本,公开办理地址和服务电话。并明确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各方建设原则,要求各单位坚守“规划红线内不投资”和“公平接入”原则,同心协力维护行业利益。

更扬云帆立潮头,乘势而上启新程。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力扬表示,山东通管局带领全省信息通信业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立足行业发展优势,置身山东发展大局,按照“强化党建引领、坚决守牢底线、全力勇攀高线”工作思路,紧紧锚定行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统筹做好行业发展、监管、安全各项工作,一以贯之抓好行业服务千家万户工作,全力以赴引导行业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勇当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以山东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助力开创全省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发展新局面。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