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坚守 眼有星辰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团队护航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纪实

发稿时间: 2024-11-05 11:14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薛长明 2024-11-05
分享X

“宝贝,你和爸爸在看直播吗?”

“正在看!”视频通话的那头传来清脆的男童声。

“你们看,我身后就是发射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视频这头是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神舟发射通信保障团队队员马文睿。

“我通过妈妈的手机看到宇宙飞船了!”

……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背后,有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神舟发射通信保障团队。20多年来,这支队伍默默守护着“信息动脉”安全畅通,为飞船的每一次成功发射筑牢通信网络坚实根基。

荀亚军:成功完成15次通信保障任务

荀亚军,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神舟发射通信保障团队的一名老将,负责基站开通及调测工作。作为第一代移动护航人,荀亚军参与过神舟五号到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部通信保障任务,见证了中国航天与通信技术并肩前行的21个年头。

“神五、神六那会儿的通信保障,咱们技术落后,很多时候全靠人力,但移动人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头,在神舟飞船发射这样的大事情面前绝不含糊。”在荀亚军的记忆中,神舟五号、六号飞船发射的那些年里,在当时2G技术条件下,荀亚军和同事需要人工完成架设微波、装载载频、对接传输、灌输数据等工作,更不用说调测、开通信号站,在沙漠戈壁中,往往一次出工就要好几天时间,时常要面临低温、风沙挑战,“一天吃的沙子和馒头一样多”。

到3G时代,光缆进入历史舞台,从前几天才能完成的架设调测,缩短到几个小时的布放调测,有效增加了传输数据的稳定性,也大大减少了现场维护人员的“吃沙之苦”。

到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时候,4G网络初步完成覆盖,再到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时,5G网络全覆盖,通信保障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光缆从百兆升至千兆,稳定性大大提高,现场维护人员在保障之余,还能有更多时间和现场观众一起眺望神舟飞船的曼妙身姿,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冲天”一刻。

马文睿:与神舟一同成长

马文睿,在神舟发射通信保障任务中负责实时监控分析网络状态,是整个团队的中枢神经。

相较于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时的紧张,现在的她早已成了团队中的定海神针,细致、精准是她8次执行神舟通信保障任务零失误的不二法宝。

每一次神舟飞船发射前,为了保障发射当日观礼现场和周边区域无线网络使用感知,她都要对发射场出入口、露营基地、观礼区、神舟宾馆等重要点位逐一进行专项优化,并根据每个点位的状态制定“一点一案”保障方案。

“神舟飞船的每一次发射都举世瞩目,容不得半点失误,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有信心完成任务,这份信心源自咱们强大的技术储备,源自团队的成熟,更源自肩上从来没放下过的这份责任。”在马文睿心中,能够与神舟共同成长,并且如此近距离见证着祖国航天事业的一步步蜕变,亲身感受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将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潘旭德:找到了自己的路

潘旭德,这位刚入职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参与了神舟十八、十九两次通信保障任务,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走了狗屎运”。

10月30日凌晨,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尽管已经有过一次神舟飞船发射保障经历,但当听到发射倒计时的声音时,潘旭德依然紧捏双手,紧张、激动到难以自抑。

好在同伴的及时提醒,潘旭德马上醒悟过来,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作为负责发射现场移动网络监测与优化的一员,尽管潘旭德和同事在发射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测试,但在实际发射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潘旭德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确保发射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可是神舟飞船啊,里面可是咱们的航天员,谁不想亲眼看看,更不要说亲身参与其中了,这在上学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第一次接到神舟通信保障任务通知,潘旭德就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了,骄傲的是,这条路上有神舟相伴。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九号,15次的圆满守护,以荀亚军为代表的一代代移动人默默坚守在这片沙漠戈壁中,用青春守护神舟,用奉献践行初心,这是属于他们的责任,更是属于他们、属于每一名中国移动人的荣耀。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