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4年,共享经济的火热让共享单车的概念应运而生。2015年—2016年,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相继在北京和上海落地。在资本加持下共享单车行业迅速扩张,而后市场经历大治理与洗牌逐渐回归理性。
2024年,中国的大街小巷早已遍布“美团黄”“哈啰蓝”“青桔绿”等众多共享单车的身影。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目前已服务全国超过6亿用户。十年间,共享单车成为中国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绝佳交通工具,人们仅需打开APP、小程序扫一扫,即可解锁骑行、随取随用。如果用三个词概括共享单车行业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可以是:更科学、更文明、更绿色。
从“野蛮生长”到动态管理 政企携手助力科学治理
如今的街头巷尾,排列井然有序的共享单车分列道路两旁;早晚高峰过后,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即刻将人们骑到地铁站的共享单车搬运至其他有需求的点位;月卡、次卡、单独支付等消费形式众多,定价透明科学,骑行选择多样……如今的共享单车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当我们把时钟拨回共享单车发展早期,行业尚处在“野蛮生长”阶段,共享单车企业“跑马圈地”的无序竞争叠加管理缺位,让这个行业遍布泡沫。每天,网络热搜榜充斥着网民对于新兴行业的好奇,朋友圈里则是各种关于押金、优惠的讨论。也许是市场的火热反馈让人“脑袋一热”,个别企业进一步误判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以至于忽视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可持续运营问题以及车辆的严重供需失衡,单车投放更为“变本加厉”,无序竞争愈演愈烈,并很快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2016年3月哈啰单车成立,并于11月开始在杭州上线运营;4月,摩拜单车于上海上线;11月,小蓝单车于广东深圳召开发布会,并正式落地运营……时间进入2017年,那年夏天,ofo的E1轮融资融了6亿美元。这一年,ofo和摩拜平分共享单车市场,二者每轮融资数以亿计,市场估值随之水涨船高。2018年3月,滴滴前脚在深圳投放上万辆青桔单车,后脚就遭收缴;当月20日晚,4辆满载哈啰单车的卡车从河南洛阳连夜出发,直奔郑州投放。次日,郑州交运委约谈哈啰单车,明确表示要收缴单车、不准再投放。一时间,多地出现“打单车行动”,全国范围内多座城市对共享单车的无序投放集体说“不”。
不久后,共享单车的泡沫终于被戳破。随着市场冷却和理性回归,投资者开始对共享单车行业的盈利模式产生怀疑。资金链的断裂使企业运营陷入困境。2018年1月9日,小蓝单车发布公告,宣布其托管给滴滴出行;4月3日,美团以27亿美元的作价全资收购摩拜;9月,因拖欠货款,ofo小黄车被凤凰自行车起诉,后在多个法院的多个案件中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涉及执行超标的5360万元。
共享单车的相关补贴逐渐停止,维护和更新难以为继,用户体验也受到波及,骑行价格的骤然上升让用户怨声载道。行业积攒的问题波及普通共享单车用户,直接导致共享单车使用频率出现下降。第三方数据显示,2017年,24.3%的用户每天至少2次使用共享单车出行,但这一数据在2018年下降至19.2%。
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白单车……诸多品牌或倒闭或停止运营,有关资料显示,仅2017年倒闭、停止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就超过30家。
共享单车投放管理,不仅需要限制“新增”,更要大力“减肥”。有数据测算,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中,每50人拥有一辆共享单车较为理想。在政府有关部门干预下,共享单车企业的投放、管理逐渐变得更科学。这一方面有利于城市治理,另一方面也让企业认识到,行业良性生态可以反哺自身,提供更好发展环境。
以北京为例,在2019年5月13日至6月12日的一个月里,共享单车企业日均派出运维人员2000余名,出动运维调度车辆1660辆,累计调度共享单车约103万辆次,回收破损、废弃车辆19.5万辆,城区主要道路上的原严重淤积区域停放秩序得到有效治理。
十年间,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指导下,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压缩投放量的同时,纷纷加大运维人员投入力度,在地方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采用分时分段大面积调度、回收破损废弃车辆等方式力争实现共享单车的供需平衡。
例如,美团单车将城市地图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区域有专门的运维负责人把控,实现智能化、网格化管理。在实时掌握每辆单车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提前预测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共享单车供需。一旦发现车辆总数超过正常值,系统将自动向线下运维人员发送预警信息,运维人员及时调度和清理异常车辆,打造“线上指导+线下运维”的融合管理方式。
时至今日,给共享单车企业拉考核“成绩单”,成为高效率治理方式。各地有关部门提高对共享单车企业车辆备案要求,包括车辆位置数据、车辆投放、周转率、是否规定用户在电子围栏内停放等,进行多维度考核评估。
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每季度对共享单车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太原市共享单车考核围绕企业的投放管理、车辆管理、运维能力、秩序管理、应急保障、科技创新、安全管理、公平竞争、用户评价等9个方面共24项指标进行打分评定;广州市则从公众满意度、运营服务、企业管理、秩序管理、信息共享、行政处罚6个方面进行测评。
总体而言,共享单车治理基本形成立法与技术结合,基于高峰骑行需求、区域出行需求特征和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的“一城一策”治理模式。
加强骑行配套软硬件建设 共享单车更要“共享文明”
自共享单车诞生的那一刻起,文明骑行、文明停放始终是全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但是长期以来,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玩手机等行为引发的安全隐患让城市交通管理者十分头疼。让共享单车行业更文明,一方面需要长期的文明骑行教育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城市治理者、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城市交通文明建设中。
一些骑行大国的成功治理经验值得借鉴。荷兰的自行车道网络十分密集,不仅常见于城市对外联系的公路、城市内部骨干道路路侧,形成贯通连续的骑行“路网”,还进一步延伸到大学校园、景区、公园等内部道路上,把路权保障覆盖到出行“最后一公里”,民众可以骑着自行车轻松、便捷地抵达目的地,真正实现点对点高效出行。德国则普遍将路口机动车停止线进一步后移,在此基础上精细化划分自行车左转、直行、右转车道,为左转和直行自行车预留充分蓄车空间,减少过街干扰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提高自行车过街通行效率。在停车方面,荷兰和德国主要城市在道路两侧布设大量的地面自行车停车设施,多数为单层停放,少数为双层停放,以提高停车容量。早在2017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便指出,要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合理布局慢行交通网络和自行车停车设施,积极推进自行车道建设,优化自行车交通组织等。要推进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和建设。
十年间,各地方联合企业提升共享单车骑行、停放软硬件条件,不断加大骑行道、电子围栏建设力度,加大用户不文明停放惩戒力度,并通过发布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倡议书等方式,多管齐下推进“禁停区不停车、入栏管理区停车入栏、其他区域有序停放”等共享单车文明骑行停放建设。
文明骑行是共享单车规范治理、行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行业治理与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共享单车整体停放管理已逐步规范。”有业内专家认为,前几年“一刀切的清理”“全行业减量”在当下的环境下已经非常少见。所以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建议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情况,通过适度增加共享单车份额,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绿色成为行业“底色” 推动交通节能减排
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加快了城市推进交通节能减排的步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显示,2023年,共享单车用户人均年减碳37.5公斤。学术研究则表明,在综合考量共享单车生产、使用、运维和处置四大阶段的前提下,共享单车每辆车产生碳排放约76.686千克,而直接用于短距离出行时,每人每公里减碳约63.726克;共享单车用于接驳换乘公共交通工具时,每人每公里减碳约300.718克。
十年间,共享单车从生产制造到投放利用,再到报废回收,已经初步形成绿色闭环。
在制造方面,据了解,美团单车将回收塑料应用于单车的车篮、挡泥板以及电单车的座桶部位,利用率可达70%,其中部分材料来源于外卖的餐盒。
在骑行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哈啰单车及哈啰助力车已进驻中国超500个城市(含县级市),用户累计骑行里程近600亿公里,累计减少碳排放约260万吨。2023年,美团单车和电单车的用户通过绿色低碳骑行,累计减少碳排放约48.58万吨,一辆美团电单车整个生命周期骑行减碳量近1吨,扣除生产运营碳排放后的综合减碳量近半吨;2023年全年,滴滴青桔通过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业务共助力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68.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回收方面,目前共享单车在精细拆解后的回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在中国常州再生资源示范基地,工作人员使用钻头、螺丝刀等工具,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辆共享单车的拆解。据介绍,熟练的拆解工人配合设备每天能拆解80至100辆共享单车,一般基地每天可拆解处置3000辆左右。截至目前,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全国29个省份的350多个城市回收处置报废共享单车550余万辆。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产生近300万辆废旧共享单车。如果这些废旧单车能够回收再利用,至少可减少铝土矿开采11万吨、植被破坏17万平方米、碳排放58万吨。
据悉,报废的共享单车被按照不同的构成材质拆解为轮胎、车篮、座椅和其他金属件4类废旧物资,再经过拆解、破碎、筛选、分类仓储4道工序24道流程,筛选拆解物中可进行二次利用的部分,比如刹把、曲柄、挡泥板、车把、侧支等,单独分类存放,达到一定数量后装车发运回单车制造工厂。其他拆下来的主体车架等金属材料经回炉冶炼制成金属锭循环利用,车体塑料被打成塑料颗粒用于二次加工,制造塑料托盘、华体(中国)内饰等,轮胎、坐垫等也会得到相应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结语
十年间,一辆自行车改变了数亿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在经历“野蛮生长”与高压监管后,终于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十年间,共享单车行业起起落落,ofo与摩拜掀起的“黄红旋风”虽早已散去,但刮起的新一轮“多彩风暴”却远未止歇,监管常态化、行业发展多元化、竞争良性化让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在这十年里,我们的出行因共享单车更便捷、交通因共享单车更通畅、环境因共享单车更绿色。愿满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初心不改,盼共享单车行业美好明天。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