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随着“一切皆可数字化”的数字时代全面到来,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政务效率、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普遍共识,政务APP逐渐成为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
围绕推进政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表示:“在政务APP的建设和服务过程中,部分地区、部门的形式主义问题逐渐显现,一窝蜂扎堆推出APP,却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导致数字化平台效能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加重了基层政务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规范政务APP管理、从形式主义走向治理实效,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了明确指引。其中,为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政务APP”)管理,《若干规定》指出,要“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APP、严格建设管理、防止功能异化”。这既是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回应,也是推动政务数字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李晓东认为,近期,一些地方和部门已陆续采取措施整治政务APP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政务APP依然存在着平台衰退、信息孤岛、用户疏离等趋势。
李晓东指出了三点治理挑战。一是平台衰退与安全隐忧。“部分政务APP因技术升级不足、功能创新乏力、维护更新滞后,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不仅削弱了政务服务效率,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李晓东说。
二是信息孤岛与协同失效。政务APP一般由各部门独立开发、建设,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未能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导致“数据孤岛”问题日益凸显,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公众在使用政务服务时需要在多个平台间反复操作,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和操作难度,影响了办事效率,亟须加以整改和优化。
三是用户疏离与互动缺失。“政务APP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但是用户疏离现象成为政务APP管理中的一大隐忧。”李晓东认为,部分政务APP在设计与管理上未能从用户角度出发,存在操作复杂、界面不友好、互动性差等问题,导致公众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缺乏参与感与归属感,逐渐失去使用兴趣与信心。
针对上述三点挑战,李晓东认为,一是创新构建数据基础设施,加强数据共享流通和安全保障。面对数字时代的政务APP存在平台之间数据不互通、功能重复等挑战,需要构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通过底层技术架构的革新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跨域互联、共享交换,推动数据价值充分释放。
二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进程。除了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政务APP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形成协同效应外,也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运作,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政务服务的整体效能,确保政务APP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优化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提升公众满意度与信任感。李晓东表示:“政务APP的设计和服务应以用户为中心,优化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简化操作步骤,提升用户的便捷性和参与感,增强用户的归属感。”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