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千年黄酒焕发新生”,“一码溯源,智慧龙井贴上‘身份证’”,“小小杨梅变身致富‘红果果’”。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数字浙江的主力军、智慧社会的使能者、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浙江移动运用5G与信息技术,结合“黑科技”,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让农业生产走向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智慧农业注入新动能。
黄酒 绍兴
数字化酿造 “老”黄酒迸发“新”活力
黄酒是历史经典产业,也是浙江绍兴的一张“金名片”。老一辈的绍兴人,喜欢“咪一口”黄酒,犒劳自己的辛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近年来黄酒销售数据连续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黄酒市场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越发激烈,而产业链上信息不畅通,让许多小型黄酒企业难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绍兴市经信局,聚焦政府黄酒产业治理、黄酒企业发展需求和黄酒消费者需求,打造了黄酒产业大脑,通过构建“1+2+X”产业大脑框架体系(即一个数据仓、两侧门户、X个服务场景),黄酒产业大脑集成黄酒品牌管理、黄酒工程师、年份酒追溯、黄酒数字选等13个场景应用。
产业大脑体系下的“黄酒数字选”平台是综合性黄酒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与服务商之间供需对接,让一些中小黄酒企业在平台上能很快找到行业内的专家,也能看到其他企业都是怎么做的,切实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平台上的“黄酒商城”也为他们的产品销售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
“浙江移动通过黄酒产业大脑服务平台集成了整个绍兴黄酒的产值、企业数量等信息。这个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测鉴湖的水质情况,鉴湖水可是我们绍兴黄酒的独特秘方!”平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人非常喜爱绍兴黄酒,但不清楚它背后的制作工序。现在,只要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这瓶酒的溯源信息,包括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节点,清晰了解黄酒的生产加工流程。”
目前,在黄酒产业大脑助力下,绍兴黄酒迎来了发展新局面。黄酒产业大脑平台已实现106个企业用户的注册,沉淀黄酒配套企业信息32万条、电商销售数据31万条。
龙井 西湖
数字化种养销 请您喝一杯“智慧龙井”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1200多年来,西湖龙井一直以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中之王”。然而该茶每年产量仅500吨左右,市场需求巨大,怎样让茶叶一如既往地保持优良品质?
为此,浙江移动积极助力打造“数字龙井”系统,用数据赋能龙井茶品牌建设,“黑科技”的加入为龙井茶增添不一样的“数字风味”。
一杯龙井从田间到杯中,需要经历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而“数字龙井”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AI技术、5G技术,将数字技术应用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目的就是更好地监测和改善龙井茶产销各个环节。其中,物联网技术尤为重要,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利用物联网、5G等技术,“数字龙井”系统安装了高清云台摄像机,实现虫情测报、墒情监测以及气象站等功能,能实时监测并传输茶园的温度、湿度、风速、雨量、气压、光照强度、日照时长、光合有效的辐射等数据到区块链平台上,全天候捕捉茶园生产动态,为用户或是购买者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
随着西湖龙井品牌价值稳步提升,茶农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背后少不了科技支撑。“自从引入了‘数字龙井’系统,依照系统数据修剪和施肥,我家的茶叶长势越发好了。”位于龙井村狮峰山的茶农说,“这个系统还会自动分析环节数据和茶叶的生长情况,提醒我们最佳采茶的时间,再也不需要凭经验、靠感觉去采摘茶叶,炒出来的茶叶品质也提升了不少。”
除了茶树的培育、种植,把握恰当的采茶时机也极其重要。“数字龙井”系统基于前端物联网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AI引擎”,分析茶叶形状与颜色的各项指标,一旦系统监测到茶叶的形状、颜色符合生长模型中的采摘条件,就会通知茶农及时采摘。
除了采摘环节,其余摊放、青锅、回潮、分筛、入库等环节,凭借这个数字系统都能更轻松地对齐颗粒度,最高效率地保证龙井茶的生产。而AI引擎另一个优势是双向数据获取,不同季节、不同农事操作环节的数据会继续“反哺”AI引擎,让决策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
不仅是对茶农有益,“数字龙井”系统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提供了利好。“数字龙井”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当移动终端的节点接入区块链后,产生的数据便无法篡改,并可对数据实施有效追溯。
“消费者和公众只要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从‘数字龙井’系统调取这包茶的‘前世今生’,包括茶芽修剪次数、茶园施肥频次以及茶叶生产加工时间,实时追踪茶叶的全流程管理,了解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数据。”浙江移动工作人员介绍。
杨梅 仙居
数字化管理 “小杨梅”撬动乡村共富大产业
作为“中国杨梅第一县”,浙江仙居的杨梅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每年一到杨梅季,一颗又一颗来自山野间的美味,就从这个江南县城去往全国各地。然而,杨梅成熟正值雨季,雨水对杨梅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传统的杨梅种植模式也一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难题,浙江移动全面助力杨梅种植业数字化转型,给酸甜的杨梅果注入“数字风味”,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大幅的便利与收益,杨梅也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凭经验、靠感觉,而在仙居,光线、空气、土壤、水质,一切与杨梅生长有关的因素都成了可量化的数据,这些变化离不开浙江移动台州仙居分公司承建的“亲农在线”数改项目。
数据从“山头”进入“云端”,梅农通过手机端的“亲农在线”APP,不仅能看到杨梅山上的实际情况,还能收到剪枝、施肥等指导,以及防虫害、防风雨的提醒。要是梅农发现杨梅有问题,还能通过在线视频求助,农业专家立马就会来“云问诊”。
“以前杨梅掉果很厉害,看着掉了一地的杨梅,心疼极了!”张老伯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上的“亲农在线”APP,“现在有了这个,不但能看到杨梅山上的实时情况,还能指导剪枝、施肥,提醒我防虫害、防风雨。今年天气不好,多亏有这个平台监测管理,我家的杨梅只有小部分受灾,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去年还多了不少。”
据了解,“亲农在线”应用上线后,仙居杨梅商品果率平均提升40%,产值增长6.7%,梅农户均增收3.52万元。
除了增产增量,杨梅销售更是关键。通过构建市场与价格预判模型,“亲农在线”归集杨梅产量、产地价格、网销物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小农户对接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企业,打开小农户直连全国大市场的新局面。
2023年仙居杨梅节举办期间,全县400余家杨梅专业合作社参与网销,仅在天猫平台上的销售额就达8000万元,仙居杨梅入围“天猫618水果爆品”前三名。通过网销,杨梅收购单价平均提升133%,梅农户均增收3.32万元。
在数字化浪潮下,传统产业正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浙江移动积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农业全产业链提供服务支撑,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提升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加强5G+智慧农业建设,全面推动农业数字化改革。
此外,为了进一步助推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浙江移动在中国移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商贸等垂直领域,搭建5G应用开发技术平台,联手产业链上下游加快5G应用落地,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