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邮票的重庆原地

图1.jpg

  8月5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中国篆刻》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表现战国、秦、汉、唐4个时期的经典篆刻作品。其中第3枚展现的“朔宁王太后玺”(图1)是东汉金印的杰出代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其收藏地,也是邮票设计资料提供者,可作为该枚邮票的原地。

图2.jpg图3.jpg

  篆刻艺术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由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汉印则是古代印章发展成熟阶段的产物,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典范意义。朔宁王太后玺是东汉早期的金质官印,印面边长2.4厘米、通高2厘米,重109克,印上铸有龟纽,龟甲饰重环纹,制作精美典雅(图2)。印文为白文篆书“朔宁王太后玺”6字(图3),按照“六字三行”排列方式均分印面,凿刻工致严谨,线条匀称谐调,篆法布局有序又不失变化。

  朔宁王太后玺属于随葬官印,是朔宁王隗嚣称王时为其母亲所刻。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当时割据政权的首脑公孙述封反对王莽的义军首领隗嚣为朔宁王;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征伐隗嚣,隗嚣携家眷逃亡,途中其母劳瘁致死,葬于陕西汉中阳平关附近。1954年,朔宁王太后玺在阳平关发掘出土,随后入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时为西南博物院),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其中两汉金印仅15枚,因而这枚朔宁王太后玺极为珍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图4.jpg

  收藏朔宁王太后玺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6号,与相邻的重庆市人民广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地标建筑群。距离博物馆最近的渝中区学田湾邮政所可作为“朔宁王太后玺”邮票的原地邮局,邮政编码为400015,使用“重庆/学田湾”邮政日戳(图4)。(吴显峰)


新闻附件:

版权所有2000- 人民邮电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