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上海集邮节集邮展览圆满闭幕

  本报讯 3月5日,第二十四届上海集邮节开幕,上海市集邮协会携全体会员和协作单位,在线上、线下结合互动,坚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集邮活动,以安全防疫为前提,适时恢复集邮展览,努力使集邮活动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本次邮展为竞赛性综合集邮展览,由上海市邮政分公司、上海市集邮协会为主办单位,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为协办单位。所有展品均来自上海各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社会集邮研究组织,共计58部170框,涵盖传统集邮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航空集邮类、航天集邮类、专题集邮类、极限集邮类、试验(原地)类、少年集邮类、图画明信片集邮类、开放集邮类等类别。集邮者参展踊跃,新作多、范围广,是继2021年10月市级邮展之后,上海集邮者交出的又一份亮丽的集邮创作成果。

  由于上海疫情防控需要,第二十四届上海集邮节集邮展览临时取消了开幕仪式,仅做内部竞赛评审,不对外组织观展。

  经以李曙光为顾问,施邑屏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认真工作,共评出戴宇的《世界上最早的生肖邮票(日本・1950—1954)》等5部邮集为大镀金奖,沈洪的《“文”字邮票的使用》等15部邮集为镀金奖,傅欣杰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亚非拉航线(1968—1984)》等4部邮集为大银奖,高雅的《虎年画虎》等7部邮集为银奖,韦长杰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镀银奖。一框类胡不为的《边远地区印刷品(1950—1965)》为金奖,王春军的《中国邮政信函分栋喷码》等8框为镀金奖,钱元红的《20世纪70年代寄香港联行业务邮件》等10部邮集为银奖,吴怡君的《江山如此多娇——我到过的中国世界遗产地》等7部邮集为铜奖。

  在接下来时间里,上海集邮分会场还会有更多内容丰富的活动,分会场活动将一直持续到5月底结束。 (谢刚)



新闻附件:

版权所有2000- 人民邮电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