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的第37期《中国集邮报》2版刊发了一位名叫张淑清的老邮人写给国家邮政局的一封信,表达了未能买到“抗疫”邮票的遗憾与无奈,真实地反映了目前老年人集邮的现状,读后令人感慨不已。相信有这种想法及期盼的绝不会只是张老一人,对于痴迷且又无助的老年集邮群体,相关部门应该要做点什么了。
从当下全国集邮的形势及人群分布来看,在一段时期之内,老年人无疑还是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中国集邮的水平。君不见,大大小小的集邮活动,总是满头白发的老年人在唱主角,购票、寄封、观展、讲座、“三U”活动,忙前忙后,乐此不疲。不管邮市行情如何变化,不管新邮如何打折,不管囊中如何羞涩,他们都痴心不改,坚守如一。真不敢想象,多年以后,当这部分人逐渐老去,新的有生力量接续不上来,中国的集邮会是怎样一种境况。但就是这些可爱可敬可尊的老年人,日常集邮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却连购买收藏一套小小的“抗疫”邮票这个起码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而众多参与网上抢购及摇号的小伙子却拿着一套套新邮、一个个邮折去实现着发财梦,想想真是集邮的悲哀。真正集邮的欲购不得,不集邮者却大量占据着新邮的市场资源,并操纵着价格,是何缘故?现在的集邮到底是怎么了?
老年邮人的确没法跟年轻人相比,他们眼睛花,反应慢,行动迟,很多人不可能再随时接受新鲜事物,对上网、预约、摇号等便捷的购票手段也不适应,与年轻人去竞争自然不是对手,要想买到新邮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去现场排队,还不一定排到前头,购票也没有绝对把握,制片寄封更是一种奢望。能否考虑在线下设置老年人购票窗口,科学测算,从零售票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留给老年人购买,年龄可掌握在65岁或70岁以上,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完善服务设施,让老邮人随时能买到心仪的邮票,这也是尊老爱老敬老的一种具体体现。另外,从网上预约线下自提的邮票不能占用平时的新邮零售份额。以笔者所在地为例,每套新邮的零售数量在60~80套,采取网上预约线下自提的能占一半左右,这样能真正提供现场零售的新邮也只能是另一半,邮人尤其是老年邮人买到新邮的概率大大降低。参与网上预约的自然是年轻人无疑,老年人很少能有网上渠道获取的机会,线下购买更是不易,这就严重打击了老年邮人的集邮热情,也不利于集邮事业的健康发展。当然,对于特殊邮票,按需确定发行量,适当加大发行量,视情扩增发行量都是满足老年邮人需求的一些具体有效的办法。
对于老年邮人,要真关心、真用心、真暖心,想方设法扶一把,让他们也体味到集邮的方便与快乐。 (杨照东)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