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次提及“提振消费”,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等,突出体现了对加强优质消费品供给的重视,为消费品华体官方网页版下一步发展锚定了战略航向、规划了实践路标。
消费品华体官方网页版涵盖人民衣食住行、教育康养、文旅医疗等方方面面,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协同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消费品华体官方网页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024年,规模以上消费品华体官方网页版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2023年同期3.6个百分点,可谓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但也要看到,尽管我国是消费品制造大国,但对标国际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制造能力强而创新能力弱、市场品种多而知名品牌少等问题;此外,当前人民群众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品牌的期望变得更加丰富多维,万亿级内需消费增长引擎正加速形成。提高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已成为国之所需、民之所盼。
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多位消费品领域的代表委员围绕“提高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相关话题进行热议。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表示,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高质量、高利润的产品,摆脱同质化、低利润甚至是削价求量的恶性竞争;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建议,各地区县要设立促消费财政专项资金,把有限的财力精准投入建设和培育县域市场各要素;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表示,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是让用户觉得“产品超预期”,长虹每年坚持研发投入,并建立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扩内需、促消费,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从供给端创造更好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景……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面向未来,政产学研用各方应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提高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提高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要持续打造消费新增长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可谓是一场供给侧的“破壁革命”,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持续赋能和支持。下一步,要明确发展路径、强化政策支持,要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要持续组织开展增强轻工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内需行动,要持续组织实施纺织服装卓越品牌“赋新”计划等;要培育一批千亿级轻工纺织产业集群,要支持地方创建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等。
提高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要加快建设中国消费名品方阵。优质企业、优质品牌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日前,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公示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一批在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领域,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产品创新力、较大品牌影响力、较好文化赋能力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涌现了出来,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好评。下一步,要继续以历史经典、时代优品、潮流新锐三个大类为重心,持续加快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要系统推进名品标准制定、典型案例推广、知名品牌培育等重点任务,着力培育优质品牌,不断打造国际一流消费品企业。
提高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要多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消费品华体官方网页版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质量管理、品牌运维等方面的能力迫在眉睫。下一步,要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力推动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要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在消费品华体官方网页版领域的融合应用,要持续遴选推广一批“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创新为炬,匠心为刃,得以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消费品印记。“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绝非简单的产品升级,更需要行业各方聚焦技术创新、品牌赋能、数字生态等方面,积极探索出符合行业实际的立体化发展新路径,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更多质优价优的中国消费品终将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品质、中国品牌必将在世界消费市场打响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