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5G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通信基站、线缆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由于通信杆塔分布广泛、地理环境多样复杂,长期以来,日常维护巡检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盲区多、响应慢的痛点,难以满足海量基站、线缆的防护需求。在吉林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管理处指导下,长春市铁塔公司依托资源禀赋,创新研发实景三维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通过“无人机机场+三维建模+AI识别”的技术组合拳,为通信基础设施构筑起全天候智能安全防护网。
智能巡检平台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覆盖广”,无人机具备自动起降、自主充电功能,可执行半径10公里的常态化巡检,在农村广袤地区可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助力农村杆塔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和现场巡检,提前发现并排除障碍隐患,严防增量问题出现;二是“准度高”,依托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采集多源数据,并结合DeepSeek强大的视觉大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通信铁塔设施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在城市杆塔分布密集且环境复杂情况下,无人机可通过避障算法和厘米级定位技术,快速并精准识别塔体倾斜、部件松动、塔漆脱落、鸟巢搭建和杆塔裂缝、腐蚀、锈蚀、破损、线缆低垂等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和生成初步报告;三是“响应快”,利用AI算法能智能识别施工机械,对进入安全警戒区的设备实时推送预警,维护人员可在20分钟内抵达处置;四是“保安全”,平台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减少高危场景人力投入,为通信网络稳定安全运行与人员安全提供双重保障。
在试运行的南关区示范段,该平台已成功阻止两起可能造成损失的光缆、电缆破坏事件。维护人员张师傅感慨道:“过去每人每天最多巡查15公里,现在无人机1小时就能完成20公里巡检,效率太高了。”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张广有处长认为,该平台是落实“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和电信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实践,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防护体系,通过从“事后抢险”到“事前预防”、从“人力驱动”到“数据驱动”、从“风险承担”到“本质安全”的转变,推动落实企业效益“降本增效、风险前置”生产运维新模式,着力消除通信杆塔线路安全风险隐患。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实景三维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的社会综合效益将进一步释放,形成长效机制。这项创新成果不仅为长春市通信设施安全防护树立了标杆,更为全省乃至全国智慧城市管网运维提供了可复制方案。(王伟伦)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