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建言献策,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向“新”提“质”成为共识。信息通信运营商通过系统布局农业新基建、大模型与新场景,以数据重构农业生产逻辑,以算法优化农业要素配置,以算力释放农业全链效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重构农业生产要素与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质量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新型生产力形态。运营商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于整合“云网安算存端”全栈能力,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为抓手,构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智能决策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数字化重构与全流程协同,助力农业实现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从粗放经营向智能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推进农业新基建,筑牢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农业新基建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支撑,其本质是通过通信网络、算力设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构农业生产要素的联结方式。一方面,运营商加快推进农村5G、千兆光网等高质量网络建设,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开通的5G基站突破425.1万个,实现“乡乡通5G”;另一方面,运营商全面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截至2024年底,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达83万个,通过智能算力调度、算网深度融合等方式灵活满足农业差异化需求。以“网络+算力”双轮驱动,运营商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有效助力农业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应用农业大模型,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核心动能。农业大模型通过对海量农业数据的学习训练,构建起复杂的农业知识图谱与智能分析决策系统,重塑农业生产力的价值创造范式。近两年,运营商依托“数据+算法+算力”三位一体优势,加快推动大模型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2025年2月,中国电信发布“雄小农”农业大模型,依托“星辰·神农一号大模型”,融合DeepSeek-R1大模型增强推理、决策能力,集成农技知识图谱、多模态病虫害识别引擎、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及政策智库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实现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重构。2024年11月,中国联通发布“元景范蠡”大模型,覆盖水产养殖的全维度、全生命周期,实现渔业59个品种全场景应用。运营商以人工智能打造农业新工具,通过算法创新将隐性农业知识转化为显性生产力,有效释放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潜在价值,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拓展农业新场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价值空间。农业新场景驱动技术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向价值链纵深延伸的关键载体。运营商通过“技术融合+模式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中国电信在助力上海嘉定无人农场建设过程中,打造了集RedCap+视频+AI于一体的感知监测体系,实现水稻从种植、耕种到管收的全程无人化精准作业,相同作业条件下人员减少30%,土地利用效率提高2.3%,单位面积水稻产量提升约2%。在农文旅融合领域,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打造“智游青海”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餐饮、住宿、交通、景点游览、购物、娱乐等功能,不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还为青海湖文旅的监管、决策、运营提供科学依据。运营商持续拓展农业新场景,将数字技术转化为价值创造工具,助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跃升。
通过新基建筑牢底座、大模型激活动能、新场景拓展空间,运营商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起“连接—智能—价值”的赋能体系。未来,随着6G、AI Agent等技术的突破,农业生产力边界将进一步扩展,运营商也将持续发挥云网资源协同优势与数字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劲的科创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研究院)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