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通信的不解之缘

发稿时间: 2025-02-21 09:0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郑远征 2025-02-21
分享X

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作为家里的“文化人”,书写家信这项光荣的任务便落到了我的头上。姑姑远嫁外地,成了奶奶心中最牵挂的人,每临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奶奶便嘱咐我给姑姑写信。通常是奶奶口述,我代笔,内容无非是家里一切平安,希望姑姑不要惦记,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如果过节能回来的话提前寄封书信等这样的内容。写完后,我便飞快地跑到最近的邮局,买来邮票,认认真真地贴好后,把信投进邮筒,算是完成了一项意义重大的事。

收到回信后,我一字一句地念给奶奶听,奶奶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泪水盈眶,我知道那是对姑姑在外一切安好的欣慰和不能时常团聚的遗憾。一封家信,薄薄几页纸,却寄托了如此厚重的情感。那时,我对通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最初的认识。

长大后,我成功考入邮电院校,并顺利进入通信行业。世事变迁,“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逐步升级换代的通信网络。身在其中,我才真正了解从最初的固定电话通信到现在用手机处理各种公务和生活琐事,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次的网络更迭。“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领跑”,这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一代代通信人的辛勤付出。

在电信工作的20年间,我有幸见证了通信人太多的感人时刻,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人们陷入极度恐慌,在家不敢出门。我们负责网络建设维护的同事组成战“疫”部队深入最危险的地方,日夜无休,用令人惊叹的速度搭建起方舱医院、隔离点的无线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筑起疫情防控网络“防护墙”。可他们在顺利完成任务后只身前往隔离点进行自我隔离的身影,却让我感受到“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悲壮。

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影响,京津冀多地出现极端降雨,北京房山、河北涿州等地严重受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部分区域通信严重受阻。紧要关头,来自全国各地的通信人以抢通通信“生命线”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赶往受灾现场,在洪水和泥泞中抢修被冲毁的线缆杆路、架起卫星基站车、飞起无人机,并把一部部卫星电话送到现场应急指挥人员、救援人员和当地群众手中,使得一线灾情可以迅速传递、救援行动得以高效开展、当地群众可以及时向家人报一声“平安”……

这些只是我曾亲身经历的众多通信抢险工作场景中的两个缩影。通信人也许未曾想过成为英雄,可当灾难来临时,面对生死考验,他们却成了“最美逆行者”。平凡的日子里,他们一如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在机房里值守、在工地上巡检、在用户家中调测网络、在营业厅里办理业务……这一幅幅工作剪影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图画的底色是坚守、是奉献,也是创新、是求索,是一群热爱通信事业的人对“人民邮电为人民”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当今的时代,处处皆是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城市里,遍布大街小巷的摄像头无声无息地守卫着每一个角落;乡村里,人们通过手机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施肥等远程操控;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海洋、森林地区,卫星电话可以让人们实现无障碍通信……这些曾经的科幻场景,如今都已一一变成现实,这是全体通信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通信人最大的骄傲。

我是幸运的,有幸亲历和见证了中国通信业的飞跃发展,也见证了一大批通信人的无悔青春。未来已来,当世界从互联网时代跨入AI时代,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古语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相信在新的征程上,通信人只要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顺应时势、拥抱变化,定能书写出崭新的时代篇章。

(作者系中国电信河北保定分公司员工)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