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花颜悦色”仓库里,花材经过多道工序挑选处理后,飞向全国各地。 闵杉/摄
在昆明斗南花市,每天下午5时的钟声敲响时,成吨的鲜花如潮水般涌入交易大厅。
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也曾埋藏着隐痛:鲜花样式千篇一律,消费者审美疲劳;传统线下市场盲目追捧高等级鲜花,造成高性价比花材被大量浪费,鲜花市场客源单一;物流效率的局限也让鲜花难以触达更远的消费者。直到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介入,让这片“花海”翻涌出新的浪花。
凌晨两点的“花颜悦色”仓库里,挑拣花材的阿姨们回忆,十年前的情人节,她们曾看着自家种的玫瑰因物流延误在仓库腐烂。如今,她们手里的鲜花直连拼多多“万人团”,冷链货车每隔两小时就会专程运输,发往全国。
2024年10月,张意豪携刘玉堂等两位好友在拼多多上线“花颜悦色”品牌。彼时正值平台推出“百亿减免”和“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节点——技术服务费等费用减免、流量倾斜、冷链物流补贴等政策,让团队有信心“爆改”传统鲜花销售。他们瞄准的并非传统生花苞市场,而是结合花艺装饰的成品花。
在拼多多搜索“情人节花束”,价格从9.9元到999元不等,但销量最高的是39.9元的“盲盒玫瑰”——消费者付款后随机收到3~5种稀有品种,如碎冰蓝、卡布奇诺等,搭配烫金贺卡和丝带。这种“未知的惊喜”击中了年轻消费者的猎奇心理,2025年情人节前夕销量突破20万件。
传统花店一束“99朵玫瑰”售价数百元,拼多多商家推出“DIY材料包”:包含20枝A级玫瑰、5种配草、玻璃纸、丝带和教学视频,样式更新颖,售价仅59元。消费者小张晒出自己制作的韩式花束:“跟着视频学,半小时搞定,女朋友夸我比花店还专业!”此类产品复购率高达40%,远高于普通鲜花。
“传统鲜花消费者年龄在25~45岁,但成品花的客群是20~35岁的年轻人,他们要的是‘即刻的浪漫’。”张意豪说。“花颜悦色”将玫瑰做了区分,不再只是传统的红玫瑰,橙芭比、爱丽丝等悉数登场,让消费者在拆封时收获购物与感官体验双重惊喜。
带有“情绪价值”的区分创新,让传统鲜花有了新的销售可能。拼多多数据显示,在入驻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花颜悦色”单月订单量已飙升至15万单。越来越多当地花农加入张意豪的团队,最近鲜花迎来销售旺季,从采摘、分级、检验到打包发货等各环节,团队已拓展至近千人。
网售鲜花不能只谈浪漫,如何在运输过程中保证鲜花品质,长期以来都是鲜花网售的难点。
以前的斗南,冷链不完善导致的20%损耗率,让玫瑰成了“时效囚徒”;批发商层层压价,花农被迫提前采摘未成熟花苞;缺乏分级标准,A级花与C级花混装运输……转机出现在2021年,拼多多引入鲜花分级,重构人、货、场,颠覆了传统鲜花交易。
“垂直消费分类”策略让不同等级的花材各得其所:A级花供给高端客群,B、C级则通过成品花包装提升附加值,甚至D级花也能用于干花工艺品。“不同等级的鲜花花苞大小不同,花秆粗细、笔直程度不同,不同品级其实不代表绝对的品质优劣,鲜花分级让不同品级的鲜花都能找到目标消费者,花材得以更好利用。”刘玉堂说。
在分级的基础上,张意豪和刘玉堂针对不同地区设计物流方案:发往北方加装保温棉,温暖地区则用冷链锁鲜,将损耗率控制在3%以下。
精细化运营的背后,是拼多多对新质商家的扶持——在平台运营人员的建议下,刘玉堂通过“营养剂+真棉花”的保水技术,让鲜花保鲜时长提升2~3倍。平台联合物流企业优化运输链路,部分城市实现“半日达”,解决鲜花长途运输的品质难题,刘玉堂甚至为紧急订单升级顺丰空运,只为“超过消费者预期”。
昆明花拍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当地超四成花材通过电商渠道流转,曾经的“滞销花”成为如今“悦己经济”的载体。这场始于冷链物流和分级标准的变革,最终催生的不仅是产业升级,更是一种全新的浪漫可能。 (朵朵)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