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3年夏天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普降大到暴雨,遭遇大规模洪涝灾害,为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对灾后重建“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北京移动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采用了“灾后补足、设施完善、重点防范、兼顾长远”的建设思路,不断优化网络结构,借助自身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北京房山区推行智慧工地项目,不仅加快了房山区的灾后恢复进程,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房山区在遭受自然灾害后,面临着基础设施重建的艰巨任务。北京移动从2023年底启动智慧工地项目建设,依托遍布全区的基站网络,为项目提供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这些基站不仅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通信畅通,更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据介绍,智慧工地系统设立了基础信息库、安全巡检管理、人员管理、指挥调度管理、预警信息发布等模块,施工单位将智慧工地系统接入移动视联网平台,利用北京移动物联网卡回传数据、视频,结合大数据和AI技术,通过“和对讲”巡查及指挥调度以及数据可视化展示,管理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工地整体生产状况,从而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率。北京移动项目负责人康永良介绍:“今年某建设管理单位管理人员只有十几个人,但是要管理几百个工地。使用该系统后,管理人员通过大屏切换就能实时查看各个工地的场景。”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河道修复工程面积大、人员多,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北京移动考察现场后结合施工单位具体需求,在工地的摄像头上安装了物联网卡,结合AI技术和大数据,施工方通过智慧工地平台就可以监控83万平方米的砂石堆。现场负责人介绍:“通过监控平台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穿着反光背心,如发现违规作业行为可以及时预警,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河道重建时我们在现场堆放了部分砂石料,有一天晚上监控系统告警有陌生车辆进入,工作人员紧急赶往现场,发现是不法人员在盗运砂石料,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制止。通过使用智慧工地系统,工程的监管效率和安全性都提升了不少。”
为了实现智慧工地系统对灾后重建各个工程现场的全面监控,北京移动在房山区完成了300余座4G、5G基站的修复建设,强大的网络覆盖有力保障了物联网卡数据回传能力。目前,智慧工地系统已经服务于房山区1500多个重建项目,其中包括86家养老服务机构、94家医疗机构等民生项目。 (孙轶梅)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