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为及业界伙伴打通首个广东-山东超2000公里跨省SPN小颗粒切片专线,首创提出fgMTN跨域双节点和CBR技术方案在跨省专线业务场景的创新应用,验证异厂家小颗粒切片专线CBR业务互通和保护技术可行性,时延性能提升15%以上,保护倒换时间满足50ms电信级可靠性,实现时延性能领先、业务安全领先、互通能力领先等三个领先能力,标志着SPN切片专线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
作为中国移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独创性技术,SPN小颗粒切片是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方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联接需要延伸至企业生产、控制等核心业务场景,业务的差异化承载需求和跨域联接需求越来越迫切,SPN作为一张定位4G/5G/5G-A移动、政企专线、算力以及垂直行业等的综合承载主力网,不仅要在城域内实现小颗粒切片端到端硬隔离承载能力,还需要将此能力延伸到跨地市、跨省场景。
基于以上背景,中国移动进行深入研究,并联合华为、中兴通讯、烽火开展SPN小颗粒切片专线跨省创新试点工作,实现了两个“业界首创”。一是首创提出fgMTN跨域双节点(DNI)保护方案,建立NNI互通和保护技术规范和标准,构筑SPN切片专线多域互联的网络结构及网络目标。相比线性保护,该方案支持跨域节点及分段路径上同时发生双点或多点故障情况下的快速保护倒换,实现故障的分域隔离;二是首创基于CBR专线业务场景完成跨域异厂家互通和保护测试验证。在方案验证中,进行针对E1/STM-1业务类型场景验证,覆盖不同带宽条件下,业务时延、隔离性能等多个业界关注的业务场景。
本次试点成果卓著,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先,如下:
时延性能领先,转发时延提升18%:NNI对接相比UNI对接具有明显的时延优势,以深圳市到济南市跨域专线业务为例,1518字节端到端传输双向时延降低达18%,等效于减少1450km的光缆传输时延。
业务安全领先,多点故障无忧保障:测试覆盖了互联设备单点故障或域内域间多点故障场景下的技术验证,故障和劣化下均验证保护倒换时间在50ms以内,充分验证了fgMTN跨域保护技术在保证端到端硬隔离特性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域间互连节点故障和多点故障的问题,专线业务安全得到显著提升,为域间保护协调机制的统一和标准化演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互通能力领先,异厂家刚性隔离:实现了CBR异厂家对接,实现了山东和广东的异厂家CBR业务跨域互通,验证了SPN承载E1、STM-1 CBR业务异厂家业务互通,相比传统的CES仿真,CBR实现TDM业务的无损接入,体现了CBR业务通过FGU跨域小颗粒承载后性能类SDH刚性隔离能力和确定性时延,实现了SPN网络的综合业务承载能力。
本次SPN跨省异厂家小颗粒政企专线互通与保护技术的成功验证,为金融、证券、医疗等垂直行业和政企高价值客户开展跨地市/跨省业务奠定了技术基础。针对行业数字化转型新需求,中国移动将持续探索,通过引入SC(Super Controller,超级控制器)实现业务自动化快速开通、跨域故障智能定位、业务路径主动调优等功能,充分发挥SPN细粒度切片跨域技术优势,为政企业务提供一张高效传输、快速接入、便捷运维的SPN高品质自智网络。面向未来,华为也将助力中国移动持续构筑SPN高品质综合承载主力网,加速推进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编辑:徐勇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