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新”声|我与“家报”

发稿时间: 2024-10-15 09:0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程京生 2024-10-15
分享X

我从读《人民邮电》报开始,至今已有28个年头了。我是该报的忠实读者,也是该报的作者,早先在该报发表过一些短文。

记得1996年金秋时节,我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调入邮电部邮电文史中心中国邮电博物馆(后来,中国邮电博物馆更名为中国电信博物馆,现由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工作,原邮电部邮电文史中心下边有三个馆,一个是邮电博物馆、一个是邮票馆、一个是邮电部档案馆。我在邮电博物馆见到的第一份行业报纸就是《人民邮电》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阅读报纸,了解和认识我国邮电通信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邮电文史及产业文化信息。

2003年,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的《当代通信》杂志(半月刊)交由中国电信博物馆承办,我有幸从事《当代通信》杂志的采编工作。《当代通信》杂志原名《邮电商情》,自2003年1月起更名为《当代通信》。我于4月底到杂志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初期主要同老编辑一起编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类的稿件,一直持续到2006年夏季,《当代通信》杂志因故停刊。在此期间,我与《人民邮电》报记者也有所接触,特别是参加媒体活动嘉宾接受采访时,该报记者提出的问题总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撰写的深度报道常常能带给读者更多思考,其敬业精神更值得媒体人学习。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关注和研究电信市场及产业文史文博。此后,我有幸在信息通信行业权威媒体《人民邮电》报发表多篇短文,包括《中国电信业》杂志在内,这大大增加了我对电信市场等问题的研究信心,我也十分感谢编辑对稿件的肯定与编发。2008年9月,学术文集《评论家的视野——电信观察》一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了我在各个媒体(网站)刊发的电信市场及产业文化方面的一些文论。

这些年来,有两份报纸一直伴随着我,从未放弃过阅读。除了《中国文物报》(原名《文物报》,我曾为该报通讯员)之外,就是家报《人民邮电》报。这两份报纸是我业务学习与研究的必读报纸。目前,我主要的阅读方式为在线阅读,不仅访问网站浏览,还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并根据需要下载文章保存,有时会点赞、分享、写留言。阅读开阔眼界、阅读增长知识、阅读让我快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就到了离开岗位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讲叫“上岸”,更准确地说是“离岸”。新的生活即将开启,好在我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思考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这三个好习惯对我未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身心更加健康、快乐。

(作者系中国电信员工)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