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荟|机器人

发稿时间: 2024-08-29 08:27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吴倩莹 2024-08-29
分享X

本期话题 

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1月,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随着“机器人+”应用行动的稳步实施,机器人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并在新能源华体(中国)、医疗手术、电力巡检、光伏等领域不断走深向实,有力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在AI的加持下,机器人将更加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机器人发展将走向何方?我国机器人产业潜力何在?请说出你的看法。本报就这些话题面向全行业征集稿件,不少读者踊跃投稿。现将部分读者的精彩观点汇集如下。

中国机器人产业:AI赋能,未来已来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2023年初,随着《“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中国机器人产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

AI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为机器人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从新能源华体(中国)的智能制造到医疗手术的精准辅助,从电力巡检的高效安全到光伏产业的智能运维,机器人正以更加智能、更加灵活的身姿深入各行各业,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力量。

展望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标准的统一、行业人才的培养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机器人的应用将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吴倩莹)

机器人进厂“打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在我读大学时,当时上映的影片《我的机器人女友》风靡整个校园,影片中机器人女友似乎是万能的,能帮主人公解决各种日常问题,做饭、打扫卫生、一起散步……如今,曾经影片设想的场景逐渐实现甚至更加智能,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酒店会安排机器人送餐上门、商场里有机器人自助购物、景区机器人可以给游客指引路线等,机器人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华体官方网页版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

在我家,第一个“机器人”是儿子的智能玩具,有一次儿子调皮捣蛋被我教训,事后发现他正抱着“机器人”吐露心声,没想到“机器人”成为孩子贴心的朋友。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应用场景。今年2月,国内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进入新能源华体(中国)工厂,开启了“打工生涯”,在流水线上,它能够和人类协作完成华体(中国)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这意味着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复杂化、具象化、智能化。

此前,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开篇即这样写,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华体(中国)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逐步显现,需要人形机器人填补缺口。另一方面,环境恶劣或内容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都对人形机器人有替代需求。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算力的不断发展,大家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真正智能化的机器人,实现的可能性不再远在未来,而是近在眼前。 (刘甜)

机器人:创造未来更多可能

2023年1月,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随着“机器人+”应用行动的稳步实施,机器人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早在2019年青岛大学附院的医疗团队就完成了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环境下的超远程自主原研机器人手术,在5G元年让我们领教了机器人沉稳精湛的技艺。在人工智能的升级换代背景下,机器人在自动驾驶、医疗手术,特别是在矿产勘测等艰苦甚至危险行业和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基础与市场。

“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抗洪抢险时的无人机搜索和定点物资投放,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机器人能力的展示场景,随着机器人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利用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操作数据来进行模拟,并预测可能的结果,极大地节约成本,提高成功率。而在一些高危新产品的试验、深海探测、浩瀚宇宙的探索领域,更是新一代“机器人”的用武之地。

着眼当下,人工智能的赋能让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其效率更高,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提高效率;放眼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就在不远处。 (邹明信)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