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视联网赛道 数字经济增添“新引擎”

发稿时间: 2024-08-16 08:20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本版撰文 伍树 语沐 杨洋 2024-08-16
分享X

当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视联网技术应用正广泛覆盖千行百业,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在视频通信、电子政务、政法综治、远程医疗、应急指挥、网络安全、算力应用等领域,视联网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充分展现了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价值。近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纷纷入局视联网赛道,通过推出视联网平台、成立视联网实验室和视联网生态联盟、成立视联网子公司等一系列强有力的行动,为数字经济增添“新引擎”。本期“聚焦”将深入分析视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一起探寻视联网“新引擎”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所释放的“新动能”。

潜力巨大 服务数字中国高质量建设

随着5G、视频、AI等技术普及,神话故事中“瞰千里之目、察万里之毫”的畅想成为现实。视频数字化应用也从传统的视频监控向更泛在化、多样化、基础化、能力化的视联网演进。

何为视联网呢?根据《中国移动视联网白皮书(2024)》的定义,视联网是促进数字经济生活、生产全面升级的新型视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是深入CHBG行业应用的新生产要素,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并为数字中国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狭义的视联网主要指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将独立的视频监控前端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协议和技术手段,连接到统一的管理平台或云端系统上,面向安防监控场景实现跨地域、跨系统的互联互通、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而广义的视联网是指以视频通信技术为基础,以IoT连接为载体,融合云计算、通信、AI、大数据等技术,面向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视频对讲等泛视频业务场景提供视频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呈现等全链路处理能力的视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具有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安全可控等特点,并对促进数字经济生活、生产、治理全面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以视频为主要信息传递介质和功能载体的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对视频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观看发展到对交互体验、内容理解、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也推动了视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开始融入视频应用技术,如智慧家庭、城市综治、数字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商铺、交通出行等,为视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当前视联网的发展背景融合了多方面的时代特征与社会需求,既体现了科技进步对改变社会治理方式的巨大推动力,又反映了人类社会在追求安全、品质生活、便捷与公平正义价值取向上的深刻变革。

视联网技术通过提供高清、实时的视频通信能力,将大大提高人们的沟通效率和质量,无论是公共服务场景中的安全监控、指挥调度及应急响应,还是企事业业务场景中的安全防范、监控预警及生产提效,抑或家庭家居场景中的家人看护、家庭娱乐及家庭服务,视联网都能够提供比传统视频通信方式更加直观、高效、智能的视频服务能力及交互体验。结合视联网当前落地的商业场景及未来服务的业务场景,视联网将在公共服务、企事业业务及家庭家居等典型应用场景中加速落地。

比如针对城市的综合治理,通过在城市道路和交通节点安装高清摄像机,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及违规行为,当发生交通拥堵或事故时,迅速作出响应,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优化交通流线,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而在智慧乡村中,环境治理也变得智能高效。高清摄像机和智能传感器被安装在关键区域,实时监控环境状况,通过AI算法识别乱丢垃圾、违规焚烧等行为,提醒村民注意,并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既提高了环境治理效率,又培养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据了解,视联网上下游产业链由提供各类芯片、终端、基础云网资源、AI算法、平台方案和系统集成等产品技术的厂商构成。视联芯片与终端作为产业图谱的根基,需集合各类芯片和终端厂商建设视联网硬件终端生态,支撑视联网领域端侧算力和存力以及多维感知数据采集能力的不断发展;云网设施供应商作为产业图谱的纽带,支持视联网数据的连接与计算;AI算法作为产业图谱的大脑,承担着视联网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是视联网智能化建设的核心;视联网平台方案承担着产业图谱的核心枢纽角色,包括平台、方案及系统集成等多个方向,它不仅连接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且为视联应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安全是视联网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石,需要与各安全厂商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具有视联网特色的创新型系统安全框架。

可以看到,视联网市场空间巨大,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呈现高速增长趋势。Marketsandmarkets研究显示,以视频监控领域为代表的视联网全球市场规模到2027年将达7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22年—2027年)为9.4%。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摄像机功能的增加、智能技术的成熟、定制与集成更加便捷等,这些因素也促使用户对升级监控系统有更高的意愿度。

运营商发力布局视联网

在农村,“平安乡村”如同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覆盖了农村道路安全、风险水域防护、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等多个领域,通过AI技术的加持,实现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网共享、全程可控;在学校,“平安校园”系统聚焦校园的监控体系,不仅覆盖学生安全、校园防盗等核心领域,还延伸至访客管理、车辆调度等多个维度,显著提升了校园的整体安全防范与应急响应能力……如今,视联网系统已在视频通信、电子政务、政法综治、远程医疗、应急指挥、网络安全、算力应用等领域发挥作用,充分展现了其在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从防汛前线到餐桌安全,从校园内外到社区治理,通过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图像分析、人脸识别、AI分析等技术,视联网将科技与生活的各个层面紧密相连,赋能视频服务从“看得见”向“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懂”“能预见”“身临其境”的多维智能感知演进。

运营商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积累为视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各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多举措发力铺开视联网工程。

202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两大通信运营商相继发布了重量级白皮书——《中国移动视联网白皮书(2024)》与《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2024)》。应用方面,中国电信天翼视联通过AI+摄像头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领域一体化的智能综合解决方案,“天翼看家”推出AI守护功能,“平安慧眼”提供视频点位建设、视频汇聚、实时预览、远程控制调度、语音对讲等丰富功能,“智慧商企”通过视频、AI分析、大数据等技术为沿街商铺、连锁商店等提供便捷、安全的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在视联网平台底座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已于今年第一季度顺利完成了全国范围内31个省(区、市)节点及24个地市节点的部署工作,并成功实现了从“平台”向“能力网络”的转型升级。今年,中国移动重磅发布了“中国移动视联网”,并对视频加速网和视频大模型进行了专项发布。据介绍,视频加速网是基于“九州”算力互联网技术构建的高速网络,采用G-SRv6技术,提升了传输效率和网络性能。视联网监管大模型是面向政府监管单位打造的“1+1+N”监管大模型产品体系,打造从0到1流水线工具链,并制定快速优化模型、生产新模型两大目标,以此来提升监管效率。中国移动视联网依托视频加速网,融合AI与大模型技术,面向客户在社会监管领域的各类工作场景,进行AI+视觉监管类产品升级,打造“AI+智慧治理”场景应用,如“AI+明厨亮灶”“AI+社会治理”等。

中国联通视联网业务不仅支持多终端视频采集,聚集了联通“端边云网算”能力和元景AI大模型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了集中开放平台AI-SP。据了解,中国联通视联网平台具备三大特色。一是为“百模大战”提供广阔舞台,支持第三方大模型接入,打造集合联通和第三方大模型能力的聚合平台;二是为技术变现提供机会,鼓励第三方机构入驻,拓展泛视频业务商业模式;三是为技术服务用户提供桥梁,搭建算法算力工具开放平台,推动算法算力能力共享。

从技术上看,运营商拥有5G、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技术攻关、技术迭代方面具有优势;从用户来看,运营商有布局全国的基础和规模,既拥有to C优势,也有to G机遇。而在应用方面,近年来数智化智能化的不断推进使得运营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来看,运营商在视联网未来发展上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

然而,开放、全面的技术系统必然会带来数据安全问题,这就是运营商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视频传输过程中,涉及多样化的终端设备及众多视频接收者,运营商应扛起责任,引领并推动视联网行业构建一套统一且细化的业务安全分类分级体系,进而提升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业务安全防护能力。

为发展视联网产业营造良好环境

作为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视联网依托大规模高品质的视频和数据传输能力、异构资源联网融合的系统兼容性、自主可控和结构性安全特性,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视联网建设和应用速度的不断加快,视联网正逐渐发展成为驱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视联网发展前景可期,据统计,2030年全球带摄像头终端的数量将达到130亿台,视频流量将成为网络流量中的主体,达到一定规模的摄像头及其他终端设备每天产生的海量视频数据,无疑将成为重要的数据资产。

视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视联网的发展能够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提升网络容量、速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普及高清视频传输等大带宽应用。同时,能够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视联网产业还能促进跨行业合作,如电信、医疗、教育、安防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

具体而言,视联网能够进一步提升远程协作效率,减少因地理位置限制而产生的不便。在教育领域,能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促进教育公平,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远程医疗服务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视联网还能在城市安全、娱乐体验、智慧生活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在市域治理、社会治安、应急指挥等许多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数字社会治理方向释放着活力。

另一方面,视联网发展也存在一些风险。建设发展视联网需要大量投资,技术研发和更新维护网络基础设施成本高昂,而且不同的企业之间技术标准与兼容性存在差异,缺乏标准化一体化的规范,可能阻碍技术的广泛应用。视联网产品的广泛应用,将产生大量数据,不仅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政府、企业、个人的隐私保护也面临挑战,需要配套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措施。视联网产品还有可能因技术滥用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在推进视联网技术的进程中,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链各端健康有序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快于现有法律法规的更新,法律法规应及时跟进,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过度监管的情况。针对隐私安全问题,还应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和隐私保护措施,切实维护用户的切身利益。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为发展视联网产业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视联网在数字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助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