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据供给不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可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用户的信任和数据的价值。”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北京学术周“大数据关键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上,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表示,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数据开放与共享、数据清洗与标准化、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等措施,全面提升数据供给的全面性、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数据是一种具有独特属性的生产要素,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过程对于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至关重要。当前正处于数字经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快速演进的过程中,数据产权问题成为争论焦点,需要明确数据的标识、确权和交易机制。
李晓东介绍,美国和欧盟已经积极采取措施,颁布了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官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近年来,我国也在法律政策、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方面积极行动,正在逐步构建数据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国家数据标准化体制机制,推动数据高质量供给和有效利用。打造关键数据基础设施,是实现数据高质量供给与有效利用的关键。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数据互操作理念和技术系统支撑数据跨域互联互通,从而在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存储、应用、消亡全生命周期解决标识确权、认证授权、安全交换三大关键问题。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