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拉满的地铁线:串联民生与发展

发稿时间: 2024-07-18 08:24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双 2024-07-18
分享X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夏日的山东青岛,热情洋溢。在这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一股由“硬核”科技驱动的创新浪潮正席卷而来。

近日,《人民邮电》报记者跟随“数字筑路行”媒体探访团走进青岛地铁集团,实地探访了青岛地铁线网运营管理与指挥中心、黄岛控制中心及青岛地铁6号线,深刻感受到,青岛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智慧地铁为新起点,以“智”提质,向“新”而行,引领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以“智”提质

树立智慧地铁新标杆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青岛地铁集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轨道交通”行动,近期开通的6号线一期不仅是青岛地铁第一条上云线路,更是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工程应用线路。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示,青岛地铁致力于构建以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为核心的智慧城轨体系,通过集成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工程建设、设备设施、车站运作、行车调度、乘客服务等业务的全面智能化和信息化。

目前,国内外无人驾驶地铁线路普遍采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由地面设备指挥列车运行,列车不具备“思考和行动能力”,比如根据行驶环境作出判断、改变行驶状态的能力。张君指出,TACS作为青岛地铁6号线列车的“最强大脑”,列车之间能直接“通话”实现信息交互,使得列车能够根据时刻表“自行安排”运行的时间、速度和行驶区域。

“与侧重车站运作的其他地铁不同,我们在乘客服务方面下功夫做了智慧赋能,如特需乘客的主动服务、乘客异常行为的精准识别等。”青岛地铁集团设备技术部、信息管理部部长邢春阳介绍,青岛地铁6号线建立了“全线、全功能、全要素、全场景化”的智慧车站系统,这使得开关站及巡视任务的效率提高了78%,车站应急处置效率提升了80%。

城轨云兼容开放,异构资源一站式管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张雨指出,在青岛地铁6号线项目中,中兴通讯构建了兼容开放的云平台,率先实现城轨云平台中产品的全面解耦,为青岛地铁构建灵活的行业生态。项目完成线网级整体规划,提供全栈IaaS、PaaS云服务,实现上云业务百余项、虚拟机千余台,节能减排超30%,满足青岛地铁运营的多方面需求,实现“云、网、智、端”异构全域资源的统一管理。

向“新”发力

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TACS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重大飞跃,更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这背后,政策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铁建设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将轨道交通装备作为重点打造的“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之一,提出到2035年要建设5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集群。

青岛地铁集团作为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主体单位,坚持用科技创新破解行业掣肘难题。张君谈到,早在2015年,青岛地铁集团就牵头中车四方所、中车四方股份、上海富欣、中兴高达等单位成立了创新联合体,积极推动TACS技术的研究,为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落地路径。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全长约30.8千米,最高运行时速100千米,于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据介绍,“6号线一期开通”是今年青岛市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办好的实事。该线路整体位于西海岸新区,串联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人口稠密、产业兴旺的关键地带,不仅担负着区域发展的重任,更是一条深系民生的交通“动脉”。6号线一期途经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青岛滨海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医院、院校以及大型社区,极大提高了沿线居民、学生的出行效率,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开通两个多月来,6号线一期累计客运量已达339.47万人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达100%、列车正点率达100%。

* * *

2024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地铁6号线一期串联起新区内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等重点区域,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轨道交通支撑。依托数智技术和建设运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这条科技感拉满的地铁线路目前在安全指标、设备性能指标、乘客服务指标、能耗指标、运营成本指标等关键指标上脱颖而出。

目前,青岛地铁正在推进诸多建设成果的行标编制与业内推广,让“青岛经验”走向全国,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铁力量和社会价值。

请扫码观看视频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