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会说话”的杆子如何守护农村路?

发稿时间: 2024-07-09 08:22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罗凯巍 2024-07-09
分享X

“驾驶摩托车,记得戴头盔哦!”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梨花村,茁壮的农作物整齐排布在大片田地里,一旁的新农村道路纵横交错,村民张某骑车带着亲戚,来查看作物长势,突然,村口稻田旁道路上一根近3米高的“白杆杆”上,响起了村主任的声音。

此时,张某才想起出门时走得急,忘了戴头盔。他连忙停车从摩托车尾箱取出两个头盔,自己戴上一个,另一个递给后座的亲戚道:“赶紧戴上头盔,这可不是‘虚’的!”

梨花村村支书范才洪说:“‘白杆杆’是我们的‘电子劝导员’,专管我们的乡村路。它就像一位‘AI交通警’,村里的交通安全管理,它可起了大作用。”

村民口中的“白杆杆”,是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联合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时近两年研发的“电子劝导员”道路安全守护系统。近期,该系统在四川境内广泛推广,成为全国“新质公安战斗力释放澎湃动能”的亮点之一。

3.3万公里村道

重在“事前预防”

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辖120个乡镇1200余个村,农村公路里程达1.9万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3%,另有农村自建路1.4万公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的交通要素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交通安全风险。

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建立AI专家团队,以泸州市为示范点,联合泸州公安大胆实践、探路破局,融入“科技赋能、智慧管理”新理念,整合云计算平台、大数据资源,研发农村“电子劝导员”道安守护系统。通过在农村关键路口部署电信自研“魔镜”摄像头,利用大数据AI能力实现交通违规行为的智能解析,以事件触发、数据驱动的方式推动交通道路安全的综合治理。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涵盖“感知源建设”“视频AI巡逻”“实时语言预警”“大数据碰撞反馈”“线下落地管理”等元素,针对感知源端口,加载了未戴头盔识别、超载识别、人员检测等算法,支撑道路交通安全场景智能识别,有效规范农村道路显性交通违法行为。

AI科技赋能

探索“一杆五员”

在具体推进实践中,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建立三屏一体(大屏、PC、移动端)支撑模式,实现“一杆五员”(劝导、监督、放哨、执法、宣传)功能,打造“电子劝导员”治理新模式。通过多种中国电信自研的AI算法,系统可精确识别未戴头盔、摩托车超载、三轮车违规载人等三类违法行为。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AI研发工程师介绍,“一杆五员”能对乡村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劝导,监督路面显性交通违法情况,通过大数据精准锁定交通违法者,对违法行为进行“闭环处理”。作为一种事前预警设备,“电子劝导员”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警力覆盖存在盲区的事故多发路口发挥着重要作用。

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毛杮坪村村口是G246与乡道的交叉口,车辆多、车速快,以前每月都有支路车不减速进入主路而引发剐碰事故。自从有了农村“电子劝导员”,每当G246路上有车辆经过,“白杆杆”就会发出话音警示支路车辆注意减速,同类交通事故大幅减少。此外,各乡镇还可结合当地情况定制宣传内容,利用“电子劝导员”进行场景式播报,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24小时在岗

“电子劝导员”成效显著

如今,泸州农村道路安全管不好、无人管、怎么管“三大难题”已被逐步破解。“电子劝导员”24小时全天候在岗执勤,基本实现路面显性交通违法预警全覆盖,并开发区域研判、隐患排查、宣传教育、道安考核等模块,配套建立区域三轮车自编号、违法闭环查处等基础工作机制,为风险评估、违法查处和村规民约应用等提供了鲜活的数据资源。

“农村‘电子劝导员’全覆盖后,我们还会在其他场景加以运用,延伸其功能触点。”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支队长向阳说。

目前,泸州市已部署超过3000个“电子劝导员”,精准劝导农村群众超80万人,处罚1000余人,农村地区两、三轮车显性违法由原来的50%左右下降到20%以下,相关事故也得到大幅压降。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驾护航所作的创新实践,是新时代信息技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生动案例。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状况将持续改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