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刚: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讯院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 2024-05-22 08:15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夜雨 2024-05-22
分享X

百年传承,三十向新。中国联通成立近30年来,始终以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培养了一批引领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近日,一位在通信技术领域奋战32年的“老兵”被聘任为中国联通网络通信科学家。

他不仅负责完成了中国联通CDMA、WCDMA以及4G移动通信多期工程设计工作,还作为5G技术总负责,牵头制定5G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方案,指导完成了联通5G试验网及多期工程设计工作,完整经历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2年,他获得各种奖项80余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他就是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讯院”)总工程师钟志刚。

始终秉承“技术立院”初心

作为中国联通子公司,中讯院是一家技术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其前身为邮电部设计院。

“70多年来,中讯院始终秉承‘技术立院’初心,确保公司技术实力始终处于行业前列。”钟志刚向《人民邮电》报记者表达了自己对“技术立院”的理解:

“首先是崇尚技术权威,同时,不唯上。”钟志刚认为,技术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有一流的过硬技术,在关键问题面前敢于较真碰硬,不唯上,敢讲真话,真正成为技术权威。“用中讯院一位老领导的话讲,就是‘吐口唾沫都是钉’。”他还讲了个邮电部时代的小故事,当时,相关领导希望将某省会城市的卫星地面站建在市区,中讯院技术人员经过严谨的技术测试,提出将卫星地面站建到郊区的方案,该方案最终被采纳。实践证明,中讯院技术人员的选择是正确的。

“其次,要培育崇尚技术的文化氛围。”钟志刚表示,中讯院经过70多年的发展,磨砺出“奉献、实干、创新、传帮带”的部院精神,为“技术立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科技创新要始终成为公司的发展战略。”钟志刚表示,应持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能只看眼前的回报,要更为未来着眼。据介绍,中讯院近两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均超过10%。钟志刚认为,底层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底层技术创新,相对难度比较大,需要技术人员长期深耕,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到效果,但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创新,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技术领先,只能受制于人。应用创新相对难度小一点,能快速见到成效。任何技术最终都要经过应用创新,给人民生活带来幸福。”

央企要扛起科技创新责任

央企承担着“三个作用”的重要使命,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科技创新,因此必须增强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坚决当好科技创新主力军。

近年来,中讯院坚决扛起科技创新责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比如,2019年5G牌照发放以后,基础电信企业面临合理部署5G基站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讯院开展了5G传播模型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电波传播的测试,测试原始数据达700万条以上,最终形成了面向全国的传播模型库,为5G的电波传播仿真预测奠定了基础,更为中国联通2019年5G试验网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模型库荣获2022年度中国无线电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钟志刚认为,央企应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央企要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需要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围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和基础制度建设,强化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如在下一代通信网络、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一批基础前沿成果,推动重点行业开展国产化示范应用工程。在一些“卡脖子”项目、技术及薄弱环节,甚至要不计成本、不计代价。

央企要作为创新载体,大力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在关键领域形成学科规模,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开放合作理念,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效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发起成立各类技术创新联盟和实验室平台。创新内外合作模式,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通过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加强技术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力量。

央企要坚持人才强企。坚持人才为本,持续加大人才选育力度,组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团队;加快培养一批在高精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加大对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形成青蓝相接、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以人才优先发展驱动科技创新。加强政策宣传,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制度环境,对人才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适时跟踪评价,关心科技人才切身利益,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通信网络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钟志刚介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网络,不仅创造了5G网络建设历史,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23年底,累计节省资本性支出(Capex)超3000亿元,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00万吨。“除了5G网络之外,联通和电信还在4G一张网、光缆传输、共维共优等领域开展共建共享。”

“开展共建共享,也是技术演进和发展的需要。”钟志刚表示,SDN/NFV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转控分离、云化部署,都代表了网络技术的演进方向:由多专业离散式部署向模块化、DC化机房演进;由低电压供电向高电压供电演进,由变换供电向直供电演进;由机房区域供冷向精准供冷演进,由单一供冷方式向多元化供冷方式演进。另外,传统网络基础设施面临挑战,比如,单机柜功耗达20千瓦以上,导致现网出现局部热点、空间不足等问题。对此,运营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老旧设备退网、DC化机房改造、使用一体化电源及云仓、集成冷站;同时,供电架构由传统的分散式供电向一体化电源演进,未来将进一步演进至全直流供电系统;特别是运用数据中心数字孪生技术、气流仿真、空调AI调优等技术,推动通信机房低碳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工信部官网公示《国家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中讯院代表中国联通申报的“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模块化机房空调技术”首次成功入选。

以人为本强化技术团队管理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要素,也是中讯院行稳致远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讯院科技委负责人,钟志刚带领各专业委员会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公司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2023年,中讯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遴选的《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管理,钟志刚认为,应真正做实科技委,发挥好出谋划策、技术把关的作用。他进一步表示,围绕公司未来研发主攻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业务,加强对科技委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科技委在科技研发方向把控、项目立项、过程管控、项目验收、人才培养、技术交流、标准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以及外部专家顾问的力量。

钟志刚表示,未来,中讯院将聚焦核心资源,以尖端技术、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即以数字孪生网络、端到端网络调度算法、无线仿真技术、终端安全为代表的尖端技术,面向下一代网络、网络数字化运营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以“双碳”、终端、数字孪生网络、华体官方网页版互联网、软件开发工具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中讯院基业长青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