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为数字创新夯基垒台 以共享绘就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发稿时间: 2024-05-17 08:21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孙思 2024-05-17
分享X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数字创新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5G新基建的主力军,中国铁塔全面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全力服务支撑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铁塔力量。

筑基:

夯实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中老国门的云南磨憨,装满热带水果的货车旁,司机用手机排号等待接货,通关的时候与家人视频通话报平安;游客爆棚的甘肃天水,一边拿着“麻辣菜+手擀粉”,一边打卡拍照发朋友圈的场景随处可见;“通信靠吼”的四川凉山“悬崖村”不仅实现4G全覆盖,还开始了直播带货,通信条件的巨变让当地村民的生活“一步跨千年”……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海岛,从数字荒漠到拔节生长,高速互联的网络铺就壮阔数字中国的亮丽底色。这背后,中国铁塔全力为数字创新夯基垒台,助力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十年前,中国铁塔作为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试验田,在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电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因共享而生”。十年来,中国铁塔坚守初心使命,累计承建5G基站超250万个,96%以上通过共享存量站址实现,覆盖地铁里程累计达11000公里,覆盖高铁隧道里程累计达31600公里,覆盖全国室分系统超101亿平方米。助力我国快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在出入境车辆突破1000万辆次的港珠澳大桥,放眼望去,宏伟的大桥上没有常规的高大通信塔的踪影,所有的通信设备都“隐藏”在了大桥流畅和壮美的设计之中。中国铁塔创新采用网络覆盖综合解决方案,通信设施建设全部共享桥体龙门架、机房、管道、电力等大桥自有资源,实现了桥面、隧道、人工岛的4G/5G覆盖以及国际业务网络的全贯通。

共建共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铁塔的“共享竞合模式”与今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数字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高度吻合。前不久,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典型案例名单,公布的50个典型案例中,中国铁塔占据19个,这些案例正是公司助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断向纵深拓展的缩影。中国铁塔始终坚持“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原则,不断释放共享红利,截至2023年底,新建铁塔共享率达85%,拥有基站站址超过210万座,电信企业可使用站址数增长了1.5倍,相比中国铁塔成立时,相当于少建铁塔112.4万座,节省行业投资超2000亿元,少占用土地6.2万亩,有效减少了行业重复投资建设和资源浪费,减少碳排放近2850万吨。

共赢:

助力通信行业网络高质量发展

“以前海上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没有手机信号,现在岛上有了基站,我们在船上就可以通过手机发朋友圈、抖音售卖海产品了!”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坳顶村的渔民兴奋地说。

在靠近边境的广西防城港,有这样一座无人居住的孤岛,礁石嶙峋、草木茂盛,岛的形状像一只蝴蝶,名为蝴蝶岛。尽管无人居住,但海岛周边海域却是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区。为解决蝴蝶岛及周围涉海管理和渔民“通信难”问题,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宽带边疆”专项行动,根据蝴蝶岛无(淡)水、无电、无传输的现状,因地制宜采用“光氢储”一体化供电创新技术,在广西电信、中国电信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建成全国首个“光氢储”一体化通信基站。去年11月,“广西防城港市蝴蝶岛基站‘光氢储’一体化供电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优秀案例》。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场景从简单到丰富,居民对于地下室空间覆盖移动网络信号的需求大增。但由于车库、电梯等空间受四面墙体阻隔严重,地面通信基站发送的信号会层层衰减,阻碍无线信号的传播,极易出现通信盲区,“信号升格”难度较大。如何高质量推动医院、商超、写字楼、住宅小区等重点场所的电梯、地下场所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扫除市民家门口的“数字障碍”、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中国铁塔浙江省分公司时刻牢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持续推进“信号升格”专项行动,以2000年前老旧小区为主,设定近500个小区地下室信号覆盖目标,积极衔接运营商投诉中心,详细分析投诉情况并分类,制定需求优先级,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2023年,全力配合运营商,重点针对商超楼宇、住宅小区的电梯、地下室和偏远地区等场景进行信号覆盖范围的扩大,新建农村和偏远海岛站点近4000个,实现1.1亿平方米室内网络“信号升格”。

此外,中国铁塔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挥统筹作用,推进跨行业协同,推进共建共享政策出台、标准制定,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立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公共资源开放,使铁塔基站与水电气一样成为建筑物必备配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得到有效保障,长期困扰行业的移动通信选址难、进场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成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具体实践。十年来,已有29个省(区、市)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实行地方立法;31个省份及地市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公共资源开放;全国97%以上的县区将站址纳入通信设施专项规划;417个地市级铁塔公司代表行业入驻行政大厅并开展新建建筑物通信配套设施审批,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与建筑物工程建设。这十年,中国铁塔也成为电信运营商开展网络建设的“加速器”,不断支撑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赋能:

创新驱动助力社会数字治理

中国铁塔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铁塔的站址遍布全国各地,规模超过210万个,这些通信塔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通信便捷、电力完备,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

在服务支撑通信行业的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特点和专业化运营优势,创新地将“通信塔”变为“数字塔”,从行业共享迈向社会共享,有力支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信息处理等数字化需求,中国铁塔研发打造了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形成了标准规范、按需定制、丰富多样的“铁塔视联”产品,通过“铁塔+大数据+AI”,为千行百业装配“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全力服务数字治理、助力数字中国、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已有超22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广泛服务于环保、林草、农业、国土、水利、交通、应急、政法等40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

4月25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推进会在重庆市涪陵区召开。中国铁塔作为唯一受邀参会企业,展示了公司服务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能力优势和主要成效。目前,中国铁塔在15个省份利用存量通信铁塔6500座建设高低视频监控点位7207个、雷达监测点位300余个,覆盖超400个区县重点水域,为渔政执法提供智慧监管服务,有效解决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固证难、执法处置慢、人工成本高、监管任务重等难题,显著提升了长江保护数字治理水平。

同时,中国铁塔不断增强数字监测预警能力,向应急管理部提供数万路高点视频,对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太湖七大流域的汛期水情进行视频监控,结合铁塔大数据平台助力灾情现场应急指挥调度。为中国地震局打造由1.5万个点位组成的国家地震预警监测网,实现全国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2023年下半年,全国发生5.0级以上重大地震4次,均及时、准确向周边地区发出地震预警,中国铁塔有效支撑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不断助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