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争做出海奇兵 中国AI仍需警惕市场风云

发稿时间: 2024-08-21 15:22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作者: 肖轶鸣 2024-08-21
分享X

2024年以来,如“国内AI产品强势占领欧美大模型生态圈”“AI大模型出海挖掘蓝海富矿”等媒体报道屡见不鲜。随着AI大模型掀起的新一轮技术浪潮,“降价内卷”策略下的国内AI大模型市场争夺战已趋近白热化,AI出海已成了确定性更多、灵活性更强的战略风向,部分厂商已将“出海”视作高维度破局良方。除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外,Meshy、PixVerse、Heygen、OpusClip、FlowGPT等年轻的创业公司与独立开发团队纷纷加大了海外布局与营销推广需求,“AI奇兵”出海势头正盛。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Sensor Tower发布了美国AI应用市场上半年下载量统计图表。数据显示,下载量位居前十的AI应用中,有三款APP来自中国企业,分别是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九的Question AI、Talkie以及Poly.ai。此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全球占比达到36%,传统科技大厂、高竞争力新兴科技企业、AI创业团队与中国独立开发者共同构建了出海AI大模型的四维象限。36氪财经称,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百度、阿里等国内科技大厂积极背靠规模优势与使用生态优势,利用开源模型产品或自研模型,以自身的工程化能力快速迭代AI应用产品矩阵,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不断培育、筛选更优质的AI用户与相关产品,凭借高效的“APP工厂”模式强势挤进欧美市场使用生态。《创投日报》称,以高竞争力新兴科技企业为主的“出海老兵”凭借丰富的出海经验和资源,在多领域形成了不亚于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在海外找到了新增长曲线。如昆仑天工就已经将AI技术应用在自家的出海音乐应用StarMaker上迅速打开东南亚市场;被称为“中国版Adobe”的万兴科技已形成了围绕图像视频从生成到编辑的AI矩阵布局;硅基智能将搭载了AI大模型的数字人输出至海外直播电商场景,“出海老兵”活力仍在。行业媒体“硅基研究室”称,尽管大厂们AI出海来势汹汹,但真正实现产品出圈、活跃在出海一线的则是更贴近市场的创业团队和独立开发者,海外火爆的应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班底”,中国AI凭借更垂直的服务内容与完善的使用生态激进高速冲击欧美市场,强势发挥“鲇鱼效应”。

正向内卷 机遇广阔

海外市场仍有拓展空间

《第一财经》曾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称,从API调用收费再到营销推广,国内AI企业的内卷竞争已进入深度内卷阶段。且财联社等媒体采访了诸多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其认为纵然国内竞争趋于白热化,但国内几家头部大模型初创公司,除了智谱的商业模式勉强算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其他几家目前商业化都面临一些困难”,企业难以收费、客户端付费意愿不强、尖端大模型无法完全进入国内等多因素成为“绕不开的陷阱”。但多位科技博主总结,“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市场不得已的“攻坚战”打法成就了AI产品重质效、重宣传的双重优势,反馈至海外市场后,其成熟的付费意识与投融资环境直接扭转了“内卷内耗”的烧钱模式,成就了“正向内卷”的广阔空间。研究机构“非凡产研”称,海外用户具备成熟的付费习惯,教育、电商、办公等领域的市场教育也更成熟,这意味着,无论是做C端,还是深耕B端某一个垂直行业,用户对AI产品的接受度都比较高,免费用户与付费用户画像更清晰,厂商可以一边搭建自己的用户飞轮,一边考虑商业化,进而规避了国内市场中“大水漫灌”式的宣发投入。行业媒体“LINKLOUD”称,纵然海外市场导入周期长,但高度集中的客户浓度、持续养成的付费意愿与强大的续费黏性使国内市场“打破头”的AI产品在海外深度掘金。行业媒体“Founder Park”称,国外市场流量环境价格不高,且得益于中国厂商在国内to C领域的互联网经验,中国公司出海后一方面可以依托“内卷”锻炼下的高效工程能力,在产品开发速度、版本迭代和社群/社区等运营等方面甩开国外同类竞品,另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材,依托国外市场开放的先进模型能力底座实现更多的应用创新和产品创新,进而在拉新获客等多渠道实现庞大收益,中国厂商实现了“正向内卷”。钛媒体APP称,当前海外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找将AI融入自身工作流的最佳实践和可行性方案,部分政府机构甚至在内部开始推广全员使用ChatGPT等AI产品,中国厂商或应发挥在国内培植的规模优势,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生态构建,深挖潜在空间。

谨慎扩张 监管隐患

中国AI仍需警惕市场风云

值得关注的是,纵然产业界均对海外AI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AI红利仍在,国内厂商以生态优势占据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对技术“弯道超车”的可能巨大,但也有部分媒体警告,AI出海并非“过于乐观”。如《科创板日报》采访多位AI领域一级市场投资人观点认为,出海的AIGC创企的营收规模仍在“小生意”范畴,养活小而美的独立开发者团队或许足够,但对于规模更大的AI创企来说,则仍需要更大的业务版图,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外付费环境是更好,但值多少钱就另说了。”也有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爆料,海外AI环境并非“躺着赚钱”,明星创业企业Stability AI近期陷入亏损严重、拖欠账款等负面消息,这无疑为中国出海企业敲响警钟。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快,欧美均欲出台监管举措以规范相关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主权化”趋势下,美欧一方面放缓了对AI训练用芯片等高端技术出口审批,一方面对中国采取小院高墙的技术围堵态势,部分强制性法案与管理规章出台、落地、推广进程持续加速,相关风险或将漫溢至民用产品。中国AI出海业务监管风险持续放大,亟需审慎评估产品透明度、数据质量控制、记录保存、人工监督以及系统稳健性等多项验证。监管收紧、市场理性提升等多因素对中国AI出海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当前“市场仍有空白版图”“法规落地仍有时间”的空白期,积极制定合规方案,为出海经营保驾护航。

华体官方网页版网络舆情研究院 肖轶鸣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