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丨欧盟或在暑期前对中国电动华体(中国)开征反补贴税

发稿时间: 2024-05-10 14:17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作者: 张晨 2024-05-10
分享X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对华电动华体(中国)调查正在“取得进展”,他预计调查将在“暑假前”结束,暗示欧盟可能在今年暑假之前就对中国电动华体(中国)开征临时反补贴关税。

欧盟官员频繁吹风 临时反补贴关税山雨欲来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对中国产电动华体(中国)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3月,欧盟进一步启动了对中国电动华体(中国)为期9个月的进口登记。按照欧盟规定,调查启动后必须在13个月内完成,但欧盟委员会可在调查启动后9个月内,即最晚今年7月决定是否施加临时性反补贴关税。

近日,多名欧盟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繁吹风将对中国电动华体(中国)采取临时关税,但何时、以何种方式实施却众说纷纭。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29日报道,尽管正式关税需要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支持才能在11月实施,但有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委员会最早可能在5月征收临时关税。相较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东布罗夫斯基斯说的“暑假前”这一时间则更加引人猜测。美国Politico网站称,被问及实施临时措施的可能性时,东布罗夫斯基斯回答:“预计能在暑假前看到下一步措施。”被问及宣布时间是否定在6月欧洲议会选举前后,他说无法预先公布具体日期,且法律已“设定了必须遵守的时限”。根据欧盟相关法律,采取临时性加征关税措施的截止日期是7月4日之前。

加税多少才能“阻挡”中国?欧盟或正为高关税做铺垫

对中国产电动华体(中国)征收多少关税才能“阻挡”其进入欧洲?英国《金融时报》、美国之音、美国商业电视频道CNBC等多家媒体在报道这一问题时均援引了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发布的一份报告内容。报告称,欧盟即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临时关税可能在15%至30%之间,但是这远不足以阻挡中国电动车与欧洲当地车辆的竞争。

近日,欧盟向调查中被抽样的三家中国电动华体(中国)制造商吉利、上汽和比亚迪发出“警告”,称它们没有提供关于补贴、运营和供应链方面的“足够”信息。欧盟称,在没有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开展调查,欧盟委员会将不得不启用“可获得事实”(Facts Available)规则,从而最终导致对进口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英国路透社称,欧盟进行类似调查时常发出资料不足的警告,如得不到满意结果,就会采用“现有事实”来填补资料空缺。过去10起针对中国企业的反补贴调查中,欧盟都采取了类似做法。但是,这种做法通常都会导致关税膨胀。

滥用调查权、乱挥关税大棒 欧盟做法已引起多方不满

欧盟中国商会对欧方在调查中滥用调查权等不当行为表示不满。欧盟中国商会在5月4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欧方在此次反补贴调查中经常就收集文件资料和信息方面提出过多过分要求。比如,欧委会经常要求企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文案工作,所要求收集的信息有些超出反补贴调查范畴或企业举证能力范畴,欧方要求企业提供非常详尽的供应商等信息,部分涉嫌企业核心商业秘密。此外,欧委会要求收集的部分文件或信息或与中国境内法律规定的信息出境相关规定存在冲突。5月7日,上汽集团回应称,已全面配合欧委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上汽集团同时强调,诸如电池的配方等商业敏感信息,不属于“必要信息”范畴。

在欧盟内部,也有国家发表着不同的声音。德国华体(中国)华体官方网页版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认为,反补贴措施,如加征关税,并不能解决欧洲和德国华体(中国)华体官方网页版面临的挑战,相反,欧盟委员会打算征收的反补贴关税的目的可能会在发生贸易冲突时迅速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贸易冲突也将危及向电动华体(中国)和数字化的转型。与此同时,一些欧方企业也对于欧盟的保护主义做法表达关切,如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林松称,从长远来看,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将有助于欧洲华体(中国)制造商生产出更好的华体(中国),并说保护主义“正在走向错误的道路”。

华体官方网页版网络舆情研究院 张晨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