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提到开源,Linux操作系统无人不晓。大名鼎鼎的安卓操作系统,就是基于Linux内核搭建。Linux从只被一小群技术爱好者所知,到如今名满天下,离不开其长期倡导的自由开放、协作共享、社区参与、透明互助等令人尊敬的开源精神。但2024年10月,Linux内核的主要维护者之一Greg Kroah-Hartman提交了一项“奇怪”的文档更新,含糊其辞地表示,“因为某些合规性要求,删除了一些人。”实际上,这次被除名的11名Linux维护成员有一个共同点:均来自俄罗斯。
这一事件发生后,引发开源业界的广泛讨论与思考。一部分人因为Linux的“道德背弃”而对开源精神失去信任。但也有人提出“开源无国界、开发者有国别”“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等,显得更为冷静务实。那么,在开源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我们应提倡怎样的开源精神,培育怎样的开源文化,成为一个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
共享开源成果共促生态繁荣
开源,就是软件的开发者愿意向所有人免费开放代码的访问,修改分发和再分发权利,目的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来使用传播和改进软件,但所有使用开源代码的开发者都需要遵守一定的开源许可协议。共商、共建、共享,是推动开源长期良性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开源,正在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全球最强大的500个超算中心都采用的是开源的操作系统,70%以上的移动操作系统、80%的主流编程语言、50%以上的数据库服务都是开源软件。
开源,通过将创新成果、信息知识开放共享,集众智、采众长,促进了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极大激发创新活力。开源既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全球协作的桥梁,它打破了地理和文化的限制,让世界各地的开发者都能够共同参与到软件和技术的创造改进当中。
通过开源,我们见证了无数创新项目的诞生,这些项目不仅仅推动了技术的边界,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亿开源开发者,在开放共享理念号召下,以虚拟社区的组织形式,共同协作搭建8000多万个公开的开源仓库。2020年开源协作平台配套对开源项目进行了一次快照存档,规模超过21GB,如果把代码转化为图书,可以印出2000多万本图书。
开源的公益普惠价值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各大经济体都出台了不少激励开源发展规范开源采用的政策。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和开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领先科技企业IBM、谷歌、微软、华为等公司都在积极拥抱开源,一大批开源基金会成立,以中立第三方的身份为开源项目提供法律支持,资金管理、品牌等服务,支持开源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参与到开源项目中,这些企业不仅使用开源技术,还积极贡献开源项目,推动开源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在近日举办的2024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暨首届开源技术学术大会上,三家企业将openKylin、EasyAda、KWDB三个开源项目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据了解,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成立于2020年6月,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开源基金会,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搭建起国内外交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累计吸纳120余家捐赠单位、20多个开源项目进入孵化阶段,成为支撑我国开源体系建设的关键力量。
培养开源人才厚植文化土壤
开源文化的形成非朝夕之功,在教育和培训中融入开源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开源意识和创新思维,无疑是推广开源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这方面,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通过支持举办大赛、“校源行”等系列活动,加强开源文化推广,着力营造懂开源、会开源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开放原子“校源行”活动旨在高校学子中推广我国优秀开源项目,传播开源理念,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开源、贡献开源、回馈开源的热情,为开源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动力。自2022年推出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放原子“校源行”活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举办,广受高校师生和开源爱好者好评。项目有效促进开源理念和新知的传播,搭建起产教融合的重要桥梁,成为聚合各方优势和资源的重要抓手。
开放原子“校源行”公益项目致力打造开源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开源实践教学模式,厚培开源人才底座,助力提升软件科技源头创新和软件技术供给能力,打造人才培养“样板间”,建立开源评价“试验田”,培植产业实践“先锋队”。同时,设立了完备的开源人才培养成长路径,包括开设开源课程、建立开源实训基地、开展开源项目实践、建立开源社区、组织开源比赛、发起开源项目等,在体系设计上兼顾理论和实践,在空间设计上从高校延伸,最大化培养学子的创新能力,通过打造方向明确、路径清晰、衔接紧密的开源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开源领域培养多层次、多维度的领军创新人才。
举办开源大赛并对优秀人才给予鼓励,既有利于鼓舞开发者的创新热情,也进一步激发了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力。今年9月,以“软件定义世界,开源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开放原子大赛正式启动。大赛着眼于解决“真问题”、推广开源技术、发现开源人才。大赛共发布50个赛项,总奖金1500万元,覆盖基础软件、华体官方网页版软件、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多个领域,设置巅峰挑战赛、实战竞技赛、训练学习赛等多种类型。在武汉,记者见证了Originate算子开发任务挑战赛、Teco-RAG大模型开发任务挑战赛等8个首批赛项的13个一等奖颁奖。本次大赛评选更注重实用性,形成多项创新成果。如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选手作品将算子性能提升20倍,大模型知识问答准确率提升达22%。
鼓励和支持建立开源社区,有利于为开发者提供交流、协作和创新的平台。我国开源社区活跃,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这些社区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交流平台和互助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我国开源项目数量逐年攀升,并从软件领域拓展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部分项目已在国际开源社区中取得一定影响力。同时,通过开源社区,各方力量得以汇聚,共同推动开源文化的发展。
12月20日,记者在武汉见证了基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旗下AtomGit开源协作平台搭建的黄鹤开源社区的发布。该社区已具备信息发布、开源项目的高效协作与管理、开源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开发者的聚合与运营等能力。无论开源项目或组织托管于AtomGit、GitHub、Gitee还是GitCode等平台,都能顺利加入社区,共同推动发展。开源运营专区以SaaS方式创建原生支持项目协作的开源社区,满足各方对专属社区的需求,并共享基金会的开源基础设施AtomGit,实现统一的用户池、项目池和活动池,避免重复建设代码托管平台。
未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将进一步深化与地方区域、高校、企业、开源项目群和垂直技术领域的合作,通过为社区增加人才评价工具、项目评价工具、活动策划以及举办开源大赛等能力,不断提升社区的运营能力和影响力,为开源生态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共同推动开源生态的持续发展。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国际合作,谱写了中国开源的序曲。1991年,中美合作开放UNIX SVR4.2源代码,成就一段佳话,1991年也成为中国开源元年。1999年,CSDN、蓝点软件等国内软件开发者社区成立。随后的十年间,中国开发者开始尝试向国际上游社区贡献代码。
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随着国内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在开源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的建设。如今,中国开源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全球第一,来自中国的顶级开源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我国在国际开源生态中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中国开发者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的建设和交流,也推动了全球开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开源文化是一种强调开放、共享和协作的文化理念,它鼓励开发者之间通过协作,共同改进和维护软件。开源文化的核心在于知识共享和开放合作,通过公开源代码和文档,允许个人和组织进行学习、修改和创新,推动技术和知识的传播。这种共享机制打破了传统闭源模式的限制,使技术不再局限于特定企业或群体,而是为全球开发者提供共同进步的机会。
开源文化倡导透明化,意味着项目的开发过程和决策是公开的。代码公开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分析和审查,从而提高软件的可信度与安全性。同时,开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社区力量,项目的维护和迭代由活跃社区推动,确保了代码质量的提高和项目的长期活力。
如今,全球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开源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和技术趋势。不仅许多知名企业和组织都积极参与开源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协作发展,开源社区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开源项目和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
开源文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木兰开源社区牵头、多家单位联合参与起草的“中国第一个开源协议——木兰许可证”已经正式发布,前不久还被OSGJ翻译为日文版使用。
我国在开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如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与欧洲最大的开源组织Eclipse基金会合作,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协同推进,展现了开源在跨地区合作中的独特优势。在武汉,记者见证了二者联合发布双方认可的Eclipse公共许可证第2.0版中译文。记者了解到,开放原子旗下“源译识”公益翻译项目通过开源许可证的中文翻译和推广工作,帮助开发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常见的主流开源许可证。2024年,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首次通过与许可证管理方基金会“合作审定”的方式,对开源社区内广泛使用的Eclipse公共许可证第二版(EPL-2.0)进行翻译,并同步翻译了该许可证官方问答,所有中译文向开源社区开放共享。“源译识”项目有望未来持续通过在许可证方面的社区共建协作,共建专业可信、公开可用的多语种开源资料库,持续传递开源之声。
共商、共建、共享,是开源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开源,将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推动建设数字命运共同体,为未来的数字生活创造无限可能。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