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3年、2018年、2022年、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湖北考察,始终关切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成果转化等。
“作为在汉央企,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自己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勇于开拓新局面,不仅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更要将我们的专业能力付诸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的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湖北电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武汉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海鹰表示。
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湖北省武汉市连续6年保持上升态势,从2018年的第43位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第13位。
这6年,正是武汉电信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6年,从4G网络部署加速进阶5G-A的6年,深度参与和服务武汉“光芯屏端网”支柱产业,为武汉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数字底座支撑的6年!
11月20日,武汉电信成功部署湖北省首个“万兆云宽带示范家庭”。
武汉电信为东湖高新区低空共享无人机提供网络服务。
天翼视联网汇聚武汉市50多万路视频点位,其中带AI功能的视频点位有10多万路。
肩负支撑科技创新的时代使命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飞光纤的生产车间,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烽火科技集团,提出“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工科技激光科技馆,叮嘱“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强调“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四谈科技创新,四次殷切嘱托,相同的是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不同的是,每一次的内涵更高更广。
在2024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电信明确提出要“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认识到战新业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早布局、快推进,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获得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
“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湖北电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武汉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海鹰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武汉电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殷期盼,按照集团有关工作部署,围绕云、网、数、智、安、量子、数字化平台和北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不断开拓进取。
天翼云+“双万兆”:让科技创新速度更快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11月20日,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携手华为公司,在武昌区绿地海珀御观小区成功部署湖北省首个基于F5G-A、50G PON+FTTR技术的“万兆云宽带示范家庭”。网速提升后,一大批新型、优质文化产品走进百姓生活。
“刚刚实测下载速率已经达到了9615.68Mbps,比千兆快10倍。”武汉电信接入网专家孙毅正在调试刚装好的万兆宽带,一部8K高清电影下载仅需几十秒。
不负重托,勇做先锋。此次“万兆云宽带示范家庭”的建设,是武汉电信全面落实湖北省信息基础设施双万兆升级“双星点亮万兆荆楚”行动计划的体现,标志着武汉电信在5G-A、F5G-A“双万兆”试点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下一代光接入网50G PON技术与高品质家庭网络的深度融合,为全国家庭网络演进升级树立了新标杆。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领域显得尤为关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对于武汉的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双万兆”升级不仅意味着数据传输速度的显著提升,更意味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将拥有更加坚实的通信基础。随着50G PON、Wi-Fi7、400G光传输、OXC等F5G-A关键技术的商用部署全面成熟,万兆光网设施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环境,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和应用。预计今年年底,双万兆将覆盖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重点区域。通过构建全光万兆联企应用,打造万兆算力网络,这些区域将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据初步估算,相关领域研发周期将缩短约20%,生产效率提升约15%。
今年以来,武汉电信在常青花园社区建成了全国首个“双万兆示范社区”,在武汉轻工大学打造了湖北首个“双万兆”智慧校园。同时,与湖北新业烟草薄片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基于双万兆网络建设的智能工厂”项目也荣获了“ICT中国案例(2024年度)”一等奖。此次在武昌区绿地海珀御观小区成功部署的湖北首个基于F5G-A、50G PON+FTTR技术的“万兆云宽带”入户项目,再次标志着武汉电信在“双万兆”试点应用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武汉电信已超前布局了OTN骨干网络,实现了市内核心区域一毫秒的时延,使得从东西湖区到东湖高新区的文件传输如同“背靠背”一般迅速。
“双万兆”+5G-A+北斗:让产业创新力度更大
“全区范围无人机3分钟到达,5分钟就能回传现场数据。”在武汉光谷,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张涛专家自豪地说。
这是武汉电信运用“双万兆”、北斗等关键技术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智联网带来的网速,助力光谷低空共享无人机平台成为国内首个低空物联全区覆盖、百余架无人机全自动巡飞的低空经济创新实践,为国内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树立了样板和标杆。该平台可提供无人机飞行、摄影、载重、喊话及采集监测等服务能力。
在竞逐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武汉电信在业内率先全面完成了5G-A中高速物联、三载波聚合(3CC)高速传输、大型小区综合覆盖、通感一体毫米波等先进技术、业务的商用试点,为无人机、飞行华体(中国)等低空领域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支持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
“以往进入地下停车场或隧道手机定位就失灵。手机弄丢了,通过基站定位只能发现大致在哪个基站范围,只能将范围划在几百米之内。现在武汉电信5G+北斗+相关技术实现了2厘米左右精准定位,即使地下停车场有四层,也可以精准定位你在哪一层,找手机更是不在话下。”武汉电信网优专家夏智勇介绍,“双万兆”、5GA等基础传输网络优势与北斗技术创新“强强联手”,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武汉“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华体(中国)协同发展)试点建设中,武汉电信借助5G+北斗+相关技术,为城区部分道路开展全息路口建设试点提供支撑,既辅助无人驾驶车辆,又提高了交通指挥智能化水平。在重点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加装车联网路侧设备,与信号灯直连通信,实现车路云一体化,打造智慧公交、智慧环卫、智慧出行乘用车等应用场景,如当景区车流量大时对景区内外车辆采取指定线路诱导,以及通过接入实时路侧感知、交通状态等信息,以提升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等。
手机直连卫星是中国电信基于天通一号卫星提供的特有的卫星通信服务,也是基于北斗创新应用的典型场景之一。具备卫星功能的智能手机,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后,就可以拨打和收听卫星电话,或收发卫星短信。为实现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服务,中国电信创新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未来6G星地融合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于强大的北斗技术研发应用能力,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年初在武汉成立。该创新中心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携手,联合推进“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技术研发,编制5G+北斗行业场景应用白皮书,激活北斗产业链、创新链,共同做强做优做大北斗产业。北斗+智能时空云产品的发布,将北斗技术与智能时空服务深度融合,为多个行业领域带来创新的时空信息解决方案。
今年11月,武汉市洪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应用北斗+智能时空云技术,对洪山区600台环卫车辆进行了北斗升级改造,提供了物联网、北斗智云平台、北斗终端的云网端一体化服务。改造不仅增强了车辆定位能力,还拓展至人、机、物的全面连接,实现了更广泛的管理和监控。技术升级覆盖了物联网、视频AI、云计算等领域,推动了云网边端用的融合创新,为城管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场景。同时,云、平台、终端的全国产化有效降低了数据风险,提升了数据安全。
视联网+AI+5G:让数字武汉视野更广
摄像头在5G+人工智能加持下,正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就像无数只“慧眼”,每时每刻记录、捕捉和识别眼前景象,汇聚智慧城市的律动。
视频与云网融合的“视联网”成为数字时代重要的应用基础设施之一,具备视频终端接入、视频调度、云端存储和AI应用等服务能力。
早在3年前,中国电信便率先发布第五张基础网络——“天翼视联网”,进行前瞻性布局,拉开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入局“视联网”的序幕。截至目前,天翼视联网用户规模在三大运营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很多监控摄像头只能事后追溯,视联网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调度、事后追溯。”武汉电信视联网专家杨威介绍,天翼视联网汇聚全市50多万路视频点位,其中带AI功能的视频点位有10多万路,针对不同行业场景,提供个性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平安城市、平安校园、天翼看家、智慧派出所、明厨亮灶、渣土车治理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武汉电信助力武汉市充换电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全域场站智能化部署,将分布在三镇60多个充电场站的1000多路监控摄像头全部接入天翼视联网,叠加天翼云眼AI算法能力,提高了充电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在今年1月罕见的冰冻灾害天气下,天翼云眼24小时巡检每个场站的积雪情况,确保灵活调度、重点维护,没有发生一起场站倒塌事故。
充电车位常被蓝牌车占用,车主充电完成后随意插拔等不规范行为也时有发生。“天翼云眼AI摄像头可以精准识别、实时远程监控,一旦识别出充电车位被蓝牌车占用或车主违规行为,就会自动触发语音提醒,通过平台、短信等实时告警至物管后台,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武汉电信公共服务负责人钟凌峰介绍。今年9月,“武汉智慧充电桩:5G+AI,智领新出行”项目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湖北区域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依托天翼视联网,武汉电信携手“饿了么”平台打造“食安街-明厨亮灶”,为餐饮门店后厨安装摄像头,将视频信号推送至视联网平台和食监局。消费者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查看餐饮门店后厨卫生情况,餐饮门店管理者在远程查看的同时还可以定制智能预警、远程监控、自检自查等个性化功能,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平台进行全过程、实时的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统筹管理,满足多场景下的行业监管定制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汇聚6500多路视频,1600家餐饮商户上线“明厨亮灶”,建成33条“食安街”。
创新活力涌动的武汉,今年新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智能网联华体(中国)“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5G+华体官方网页版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获批设立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武汉电信将持续以自身所优、尽自身所能、展自身所为,全力服务武汉所需,为打造试点城市的“武汉样板”再立新功。
经验做法
武汉电信加强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注入原动力
武汉电信为什么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有强大支撑能力?其秘诀在于,武汉电信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产业数字化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振入职5年,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下迅速成长为技术研发领域的骨干。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余项技术研发:在武汉轨道交通视频云存储项目中,实现一万多路视频监控存储效率提升近500倍;主导武汉景区国庆慢直播项目,只用了36个小时完成两江四岸、黄鹤楼等多个主要景点云直播摄像头安装调试上线;助力光电子制造企业打造双5G智慧工厂,在中国5G+华体官方网页版互联网大会上获评行业典型应用案例。李振本人先后获得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云”实操赛道金奖、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覃兵副总经理介绍,以潘圣宇、魏光正、王春杰、李振等劳模工匠和专家命名的各类创新工作室,在武汉电信有13个,带动一批新生创新力量以突出的业绩和成果成为各专业的中流砥柱。
为了让更多像李振这样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武汉电信不断强化专家队伍建设、“三支工程师”认证和青年人才培养,打造渐进式人才梯队。2024年,武汉电信专家队伍由去年的97人增至190人;“三支工程师”认证总人数达1605人,L2及以上“三支工程师”队伍占比超过71%;共推荐7名青年人才参与中国电信集团“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等高端人才培养。
人才在用不在评。武汉电信启动“专家人才进项目进专班”“战新人才集中培养”等行动,今年以来累计使用调用专家70人次,调用高端认证资质204人次,涉及产数项目金额达7.89亿元。近5年来新招大学生中六成首次分配到区分公司等一线经营单位锤炼本领。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