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这一次《黑神话:悟空》的爆发中,有一种声音特别刺耳:我们终于抢回了孙悟空IP!
事实上,“抢回来”并不存在,而是进一步享誉全球!毕竟,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过齐天大圣孙悟空。
说这话的人,言下之意可能是想表达日本动漫《龙珠》的主角孙悟空此前影响力很大。但那个角色,最初设定确实是蹭了齐天大圣的热点。毕竟,《西游记》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但在后续故事里,这个角色已经完全和美猴王无关,只是同名的外星战士而已,并没有抢走原生悟空IP的光环,也不会造成人设上的混淆。
可以说,《龙珠》中的悟空,通过其数十年在全球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使得全球二次元“粉丝”对中国的齐天大圣有了一些亲近感,算是为这次《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爆发进行了一次预热。
齐天大圣孙悟空,永远是中国神话英雄,谁也抢不走,最多只能蹭蹭热度。因为,悟空就是国粹,身上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光辉,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把他的精气神完美诠释出来。
如何诠释?文化出海,要融合而不是迎合,才能让中国故事原汁原味。
不得不说,《黑神话:悟空》成为文化出海的标杆,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示范,如不去刻意迎合海外玩家,很多特有名词的翻译直接用了拼音,从而烙上了国风印记。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海外版发行中,这款游戏从宣传海报到游戏内容,都一直坚持使用悟空二字的拼音。
当然,如果选择用美猴王这个国外比较熟悉的词汇进行翻译,或许会被看作是一种接近性的方式。但用悟空的拼音,显然更好。因为这是他的名字,按翻译规矩就该音译,至于美猴王,总归只是头衔。
不仅音译的名字更容易让海外玩家记住,甚至被悟空二字所吸引,进而咬文嚼字,被悟空二字背后的传统经典之美所吸引,成为中国文化的“粉丝”。
类似的话题,以前也曾有类似的故事,或者说是事故。多年前,有一部机甲科幻大片被引进,当时的译制人员在机甲战斗出招时,给某个招式命名为天马流星拳。而来自日本漫画的这个词,就引发过争议,让人感觉怪怪的,显得与科幻片颇不协调。要知道,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迎合则可能让传播的效果走偏。
《黑神话:悟空》成功了,中国的3A游戏进入新纪元,同时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即技术和投入。
技术上,《黑神话:悟空》创造了一个范式,但游戏引擎还是国外的。更能融入中国风的国产游戏引擎何时能够成熟,是当下游戏产业需要重点突破的。此处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用别人的引擎,在发布平台上会有一些限定,而且在游戏表现能力和创新上也未必完全适配。
投入上,国内游戏产业也面临抉择:到底是花大量资金去投入一个风险较高、投入极大、回报比手游低很多的3A大作,还是先平稳发展、积蓄力量?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国内游戏大厂对于投入3A游戏项目的热情已经空前高涨,除了可以“秀肌肉”,确定全球游戏大厂的地位外,还可以为包括手游在内的其他游戏类型积累技术和创意经验,尤其是技术经验一旦成熟,相关投入就不是一次性的了。
国产游戏在全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出海的游戏新征程也由此进入新阶段。谨以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为本系列作结,其歌词别有意境: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