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架起“失联”八面山第一道通信“生命线”

发稿时间: 2024-08-07 08:16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何杨 胡春艳 2024-08-07
分享X

7月28日晚上11点,湖南郴州联通工作群里传来一条通知,第二天早上需要志愿者和武警消防人员一起徒步去八面山支援。

因受台风“格美”影响,郴州资兴多个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地处大山深处的八面山瑶族乡受灾尤为严重,通往外界的交通、电力、通信全部中断,成了一座“救援孤岛”,10个村庄就有8个处于“失联”状态。

危急时刻 他挺身而出

“我去!”钉钉群里有一个人迅速回复,“我和李鹏辉报名参加!”这个人叫胡常州,他是资兴市兴宁网格的智家工程师,李鹏辉则是驻地网经理。公司现有的网络线人员正在各处抢修,人手根本不够,俩人这时主动要求参加。李鹏辉协助武警消防人员在操场用直升机搬运物资,胡常州则和武警救援队一起徒步穿越八面山。

作为智家工程师,胡常州对应急通信设备并不熟悉,为了快速熟练掌握设备调试技术,7月29日凌晨1点,他紧急赶往郴州联通公司,连夜学习应急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由于很多操作原理与宽带设备调试相通,他很快就能上手操作了。凌晨3点多,胡常州返回资兴,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早上6点就在鲤鱼江中学和武警消防救援队会合。

胡常州和救援队一起从兴宁镇何家山村出发,这是车辆能够抵达的最近地点。湖南联通为救援队伍准备了2部卫星电话、32台PD780型370兆具有通话功能的无线自组网数字对讲机、64块电池、16个充电器,分出一些给救援队员,其他都由胡常州装在包里,带给八面山瑶族乡的村民。

千难万险 他坚持到底

八面山瑶族乡地处资兴市东南部,里面的村庄都在半山腰上,从何家山到目的地村,至少要走20公里的崎岖山路。

平时,胡常州经常去八面山的用户家里装宽带,有些山路也需要徒步。但现在,这条路上每隔几百米就有山体滑坡、树木倒伏,还有不少水坑,而且随时会有再次塌方的危险,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这对于徒步队员们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不仅要求体力好,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力。一些志愿者选择了打退堂鼓原路返回,但是胡常州没有退缩,他摸了摸肩上20多斤重的应急通信设备,更坚定地向深山挺进。他觉得,自己是带着使命前行的,必须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他手脚并用,深一脚、浅一脚,冒着生命危险足足跋涉了6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八面山瑶族乡政府,成为唯一一个第一批抵达灾区的通信人。

支援灾区 他不负使命

抵达后,胡常州顾不上休息,把凌晨刚学到的技术派上用场,将武警救援队用直升机运来的小型卫星信号站迅速开通,再用数字对讲机进行测试。当通信信号接通的那一刻,身边的村民郭徐生激动地说:“通了通了!可以打电话了!”郭徐生立刻向外界的亲人拨打了第一个卫星电话报平安。这也是八面山8个村“失联”后的第一通与外界的电话!随后,胡常州又搭起了临时服务台,供村民打电话报平安。

忙完分内工作后,胡常州还是没有休息,而是协助救援队把一批批直升机运来的物资分发到村民的手上,忙到了凌晨1点多才在乡里的学校随便找个位置席地而卧。此时,他才感到身体已累到透支,脚也发麻抽筋,非常疼痛。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赶往下一个村,还有村民在等着他救援。

胡常州在八面山瑶族乡待了整整三天三夜,直到救援队把山路打通,把通信基站抢通,把电力恢复了之后,他才从山里返回县城。这三天,在他的协助下,救援现场指挥调度工作十分顺利,听到村民向他表示感谢时,他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

这个看上去瘦弱单薄的小伙子,身体里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充分发挥了联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为八面山瑶族乡的村民架起了一道道通信“生命线”。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