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领航 经略深蓝
风起帆张 福建移动以数字为弦向海而歌

发稿时间: 2024-07-24 08:11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王柳欣 2024-07-24
分享X

工程人员在“闽投1号”进行网络维护,助力上线智慧渔业养殖智脑系统。

保障全球首个16MW风机在长乐安装及全程直播。

开通全国首个海上平台通感一体5G基站。

仲夏深蓝,数字竞秀!

从浅海到深海,福建漫长的海岸线上,正谱写一曲以数字“领航”、向海图强的嘹亮战歌。

5G向海,催生了更加智能化的“海上牧场”,让万顷碧波变成海上“良田”;数字为媒,“5G+”让海洋治理更有效率,擦亮了蔚蓝底色——数字向海而兴,擎起蓝色梦想。近年来,福建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向海进军、向新而行,以“5G+”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围着碧海银滩,唱响了“向海进行曲”。

“智”护安澜 数字扬帆征途阔

“以前,我们去其他船只上执法,要背一个有点重量的通信背包。”福建海事局“海巡06”轮船长陈锦标指了下胸口处一个手机大小的设备说,“现在,我们使用这个很轻的5G执法记录仪就可以了!”

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2022年7月,“海巡06”轮列编福建海事局,肩负起海事巡航执法、海上综合指挥、处置险情事故等重要使命。如今,依托福建移动5G海域超远覆盖、灵活组网能力,福建海事局的“船联网”迅速构建起来,目前,主海巡船搭载5G基站,小型舰船搭载船载5G网关,执法人员携带5G移动执法终端,共同构成一个全天候海陆空一体化的联合作业体系。

海上信号广覆盖。网络是建设“互联网+海事监管与服务”智慧海事的前提,如今,岸基5G网络信号向海上延伸,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辖区相关海巡艇配备海用5G CPE,可支撑离岸50~70公里范围船载视频业务,一条条“船—岸”通信的海上“信息高速公路”正在迅速构建。

智慧海事助监管。福建移动持续开展公网无线船站优化升级,在大型海巡艇上安装船载5G基站,通过船载卫星链路,在深远海构建海上移动“宏站”,为编队船舶及周边社会船舶提供“应急通信船”的服务;构建强大的船—岸、船—船协同指挥能力,有助于扩大搜救范围、提高应急效率。

监管指挥一张图。将船端采集的多源感知信号通过5G网络共享给海上搜救中心,能够在“一张图”上显示应急指挥和搜救现场实时动态信息,掌握辖区态势,追踪重点关注对象,辅助完成应急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提升了海事预警、接警、处警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以5G技术为着力点,福建海事局携手福建移动,共同推进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实现海事监管从“汗水型”向“智慧型”的蜕变。

浩瀚海洋,风起电至。近日,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随着机组叶片的转动,吹过台湾海峡的强风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电。在网络覆盖过程中,因海上升压站结构的局限性,福建移动创新技术,顺利完成了海上风压平台专线建设,实现了风电项目远海40公里的5G覆盖,构建起海陆空全方位信息化数据传输通道。

“智”绘“清海” 擦亮蔚蓝底色

福建大陆海岸线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2位。近年来,“海上福建”扬帆起航,随之而来的海洋治理问题日益突显。

为助力巩固“海漂治理”成果,福建移动充分利用海域5G网络广覆盖优势,在宁德三都澳海域打造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开发海漂垃圾的AI识别应用,实现全海域海漂垃圾可视化、动态化管理。

“依靠这些监控设备,250米范围内能清晰地看到各类海漂垃圾,在2公里范围内,海漂垃圾也能被肉眼识别出来。”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据悉,基于VR、AI分析、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福建移动打造了智慧海洋全景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沿岸码头、岛屿和岸湾等区域的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综合调度等应用。

“海漂垃圾的信息上‘云’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漂浮物进行智能识别,分析海漂垃圾类型、数量、位置,并自动保存视频记录,形成台账。”工作人员只要在电脑上打开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就可以实时了解海漂垃圾情况。在海漂垃圾的清理现场,工作人员开心地表示:“如今我们对于海漂垃圾分布掌握更加明晰,能更加高效、快速安排作业人员和船只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通过一系列治理,目前宁德市海漂垃圾年均分布密度与2020年相比下降73.8%,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数智技术助力守护“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态之美,让原本耗时耗力的传统垃圾治理进入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新时代。

“智”向深蓝 让碧波变“良田”

过去,近海渔排养殖“靠天吃饭”,养殖空间缺乏,遇上台风天气也极易造成渔排损坏、鱼苗流失。2022年9月,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在连江县定海海域拖带下水,这给渔民带来了新希望。

然而,在孤零零的海上养殖平台上,渔民与外界的联系难度大,无法及时查看鱼苗信息,鱼群出现疾病时也无法及时处理……针对海上信号覆盖和深海养殖的各种难题,福建移动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成功打造连续覆盖的精品5G海域网络。目前,福建移动已在连江累计建设5G基站830个、近海700M频段5G网络站点200个,让通信覆盖范围从原来的3公里拓展到60公里。

“不用出海不用跑出去,通过这个平台或者手机,就能监测到鱼苗尺寸重量数据、水质环境情况。这是5G+水下清网系统,能定期清理养殖装备网衣上的藤壶等附着物……”在“闽投1号”的监测平台前,工作人员正滔滔不绝地介绍。它能随时监控鱼群的活动情况及周边的海水质量,当赤潮发生,监测设备发现海水中氧气不足时,会自动打开增氧设备,确保鱼群供氧正常;而自动投喂设备可实现定时定量投喂,将饲料利用率提高10%。如今,装上这个“智脑”后,人工成本减少30%,渔民的经济收益增长10%。

据了解,为助力渔业养殖产业全面智慧化管理,福建移动在“闽投1号”上建立了一个智慧渔业养殖智脑平台,它集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养殖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应用于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养殖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省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福建移动还联合技术部门为“闽投1号”开发可再生能源转化供电系统,以太阳能、波浪能双清洁能源为主要动力,可为海上基础网络运营提供不间断电源,解决传统海上渔船发电功率小、污染大的问题,为基础通信设施运行提供电力,每年可节约用电0.85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0.48吨。

蔚蓝的海洋,孕育着无限希望。

不仅助力海洋牧场、海洋监管,近年来,福建移动还建设了厦门远海全国首个5G智慧港口,开展5G港机远控、5G无人集卡等八大港口核心业务升级改造,一个全数字化流程的智能港口呼之欲出。福建移动还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通过中国移动国际公司向希腊港复制“中国标准”,有效服务了出海企业,为海洋经济向新发展拓宽了空间。

面向未来,向海图强,福建移动拉响了“5G+AI”入海起航的汽笛,将用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为福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