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水网密布,温润如玉,半数地市依江傍河,江河海交汇孕育出“水乡”江苏独具魅力的长江文化。在时代江河中,古时江苏因水闻名,文脉昌盛,文人墨客泛舟诗海,留下千古名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一条运河从古流淌承载着江苏世代记忆。而今,长江和运河共同塑造了江苏地域文明,数字浪潮注入江河加速“水乡”焕新蝶变,一座座水域杆塔目睹着昔日的沿海荒滩变成数字沃野,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实践注入“智慧基因”,千年水脉由此焕发新生。
从千年运河驶向数字蓝海,江苏省用脚丈量“云端”,用心寻访“智治”,数字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江苏省新基建主力军队伍中,江苏铁塔主动作为,积极融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4G/5G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累计承建5G基站近14万个,5G新建基站共享率达97%。长江沿线5G基站拔地而起,发力打造“网络强省”“数字江苏”,高空“数字探头”守护一方水土,运河百景熠熠生辉。江苏铁塔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加快5G新基建、推广绿色新能源、创新智联新应用,带动江苏十三市激活数字转型新动能,助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共享创新打造5G建设“江苏样板”
从北京南站乘坐高铁大约3个半小时,中午11时23分,记者乘坐的列车抵达南京南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站旅客一手拖行李一手拿手机,网剧、短视频、微信语音、打车软件提示音此起彼伏。“网速真快!”时隔多年,记者刷新了对南京南站的印象。
以前的南京南站,站台有信号盲区、5G还未全覆盖,旅客用网体验不好。南京铁塔通信发展部副经理滕鸿飞告诉记者,南京南站内部室分系统为三家运营商早期分别自建,5G商用以后,运营商因方案等原因一直未完成5G信号覆盖。铁塔公司协同三家运营商以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对南京南站5G公网覆盖进行更新改造,统筹开展民用通信公网建设。
记者在南京南站一些“隐蔽的角落”看到了铁塔的创新做法,例如,使用带防坠钢丝吊挂的天线支架,保障机械结构安全的同时实现了站台大容量高性能5G网络覆盖;将公网设备独立于铁路自身设备安装,新建桥架专供公网线缆铺设,在机房、夹层机柜安装专用灭火设备,新建独立消防监控系统,解决了消防和监控盲区问题。“我们的创新做法不仅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上海铁路局还下发文件,明确要以南京南站为试点,探索既有客站公网部分重建的整治模式。”滕鸿飞说。
南京南站建设模式为通信行业实施既有车站改造树立了新的标杆,除了南京,记者还在苏州、常州等地见到了多个江苏铁塔以共享创新打造的5G建设“江苏样板”。
还未开通的苏州地铁8号线,通过铁塔公司统筹协调建设,实现了传输、电源和无线公共部分共建共享,既满足三家运营商对于地铁2G/3G/4G/5G网络覆盖需求,又大幅降低地铁覆盖的建设成本。在地铁工程设计部分,苏州铁塔大胆创新,采用有源+无源覆盖方式,做到既实现高质量覆盖又减少设备投资及电费支出,为地铁民用通信覆盖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创新和工程实践经验。
沪宁沿江高速铁路滆湖大桥5G覆盖项目,是江苏省内首条5G与高铁“四同步”建设的项目。为解决传统铁路长大桥梁的公网通信覆盖难题,江苏铁塔在全国首创“铁路大桥通信覆盖专用杆”“长距离直流远供T接”等新型技术方案,在滆湖大桥铁路沿线设置48座“微型塔”,有效解决了大桥5G覆盖问题。该建设方案也填补了国内跨湖跨海特大桥的公网覆盖领域的空白。
共建共享让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同时也开拓了创新发展空间。江苏铁塔与江苏思极深化合作,推动电力塔与通信塔双向共享。当前江苏铁塔共利用1000余处电力杆塔建设4G/5G网络,大幅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建设质量,减少建设投资约1.8亿元,节约土地占用约20亩;同时江苏国网电力共享通信行业超3000个通信铁塔用于电力专网建设。此外,在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的支持下,江苏铁塔全力支撑各地市通管办工作,协助三家运营商完成各项民生实事工程,累计完成超7万个电梯、超8000个公共地下空间的4G/5G信号覆盖,节约通信基础设施场租费及施工进场费超1300万元。
5G建设的“江苏样板”正在加快复制,在江苏乃至全国形成越来越多5G优质体验点。“每一天,我们都在帮助更多人使用好移动互联网”,这句话已经成为每一个江苏铁塔人的使命担当和荣光。
以“数字铁塔”站好生态保护通信哨岗
江水悠悠,逶迤绵长。八百里长江江苏段,上百座数字塔化身“空中哨岗”矗立岸边,日夜俯瞰滔滔江水,守护一方碧水蓝天。江苏铁塔在长江沿岸有近5000座铁塔,其中数百座铁塔通过搭载高空视频监测系统,叠加应用AI算法等前沿科技,由“通信塔”变为“数字塔”,搭建起从陆地到高空的通信桥梁,成为长江生态保护的通信哨兵。
微波摇曳的江面上,一只只渔船安静地停靠在岸边,船上既没有渔民也没有非法捕捞工具。这是记者在泰兴“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大屏看到的监控画面,镜头拉近,水里的杂草、漂浮物清晰可见。围绕长江大保护,江苏铁塔在泰州选取点位建设高空视频监控107处、高空雷达监测4处,实现了泰州段97.78公里长江的高空视频全覆盖。通过5G+AI+大数据赋能,为这些铁塔装上“千里眼”、换上“智慧脑”,织密全天候动态监测的“护江天网”。
“你们现在看到的一格一格围起来的地方就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基地,长江禁渔后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水域生态和稳定的渔业生产秩序。”苏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结束湖面巡逻工作后来到监控指挥中心,两台监控设备、25路监控画面、21处铁塔高空点位,它们24小时对阳澄湖进行全天候全水域图像监测。这套由苏州铁塔打造的阳澄湖水域数字化智慧监管系统,大大提高了渔政监管部门的执法效率和效果。
在无锡山水城度假区旅游管理中心,监控大屏上突然出现红色告警信息,探测到有人在辖区明火焚烧导致烟雾四起,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收到手机告警信息。记者在管理中心了解到,无锡山水城拥有林地面积25.24平方公里,江苏铁塔利用35处高位铁塔资源,搭载热成像四目云台、人脸识别摄像机、无人机、声光警戒摄像机、物联网音柱、蓄水池检测等设备,建设45处卡口人脸识别监控系统,助力森林防火由人工巡山时代进入“慧眼巡逻”时代。
以智慧能源构筑“数字+绿色”双底座
随着5G技术的应用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数字经济带来的海量数据使能耗占比及碳排放持续上升,运营商面临巨大的碳排放压力。江苏铁塔在服务5G网络建设的同时,利用中国铁塔210万站址的核心优势,积极发展绿电业务,通过构筑“数字+绿色”双底座,助力运营商降费降碳,赋能江苏经济社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2022年初,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江苏电信向我们提出了基站降费降碳的明确需求,支持铁塔在通信基站推进光伏改造项目,我们在自有基站率先开展了分布式光伏试点改造。”江苏铁塔能源经营部业务主管童劲在南京宣闸村基站机房内向记者介绍了光伏基站业务。据悉,江苏铁塔积极响应通信绿色能源使用的号召,已经在江苏省多地启动全国首批2000座分布式直流叠光基站建设,目前已全量完工并投产运营发电,项目单站装机量4.4kW,整体装机量8.6MW,该项目在全国首次实现了直流叠光发电在通信基站上的规模应用。
江苏铁塔在省内全面推广分布式直流叠光基站,节能降碳效益显著,该项目提供的“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获得了运营商的高度认可,全年累计发电484万千瓦时,全站址运营后全年预计可提供清洁能源约960万千瓦时,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00吨,相当于植树60万棵。“当前我们正加快二期3000座分布式直流叠光基站项目立项审批,推动基站光伏业务从试点到规模化实施。”童劲说。
在江苏,记者切身感受到5G已经从“建得好”向“用得好”加速转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量到质”转变,正在走向绿色、减碳、韧性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江苏铁塔以“共享”为江苏数字化转型带来新面貌,在数字浪潮中以新技术新应用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从历史时光里的舳舻千里、渔火延绵,到现实图景里的水清岸绿、物阜民丰,长江两岸的数字铁塔高空瞭望,徐扬大地处处洋溢着澎湃活力。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