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管 助力无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谈《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办法》

发稿时间: 2024-06-20 08:25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金然 2024-06-20
分享X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既关乎空中电波秩序,也关乎无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强和规范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监督检查,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于近日印发《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现有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梳理整合,对监督检查过程中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统一规范,要求避免对检查对象重复检查,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办法》发布后,记者相继采访了中国无线电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阚润田、小米手机测试部总经理冯炜以及上海无委无线电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薛维维。三位业内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办法》进行了解读并交流了各自对《办法》的理解和认识。

健全监管规则 创新监管方式

中国无线电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阚润田对记者说:“此次《办法》的制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和规范了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管,加快构建了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目前,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每年组织各地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及型号核准申请企业随机抽查,创新建立了销售巡检制度,定期组织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线上、线下销售巡检,配合海关等部门开展设备入境监管。《办法》将无线电发射设备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全环节纳入监督检查,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督检查效率。

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涉及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设备的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对研制、生产、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企业,检查其在设备研制生产过程中,是否遵守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生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是否取得型号核准证、标注型号核准代码等;对进口在国内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企业或个人,检查进口设备是否取得型号核准证,是否在海关进行申报并办理通关手续等;对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商家或个人店铺,检查销售的设备是否存在销售未取得型号核准的设备及销售违法违规设备等。《办法》可通过对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从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减少有害干扰。

加快优化升级 推动技术进步

小米手机测试部总经理冯炜表示,此次《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同一时期对同一检查对象实施多项检查的,原则上应当合并进行”,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办法》还规定“除投诉举报多、有不良信用记录或者有被行政处罚等违法违规记录的检查对象外,对同一检查对象原则上一年内不再重复实施检查”,此规定降低了对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影响。

《办法》的实施将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产品是否符合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提升企业信誉。同时,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有助于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守法合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减轻守法合规企业的经营负担。企业应该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共同促进无线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检测质量 完善管理体系

上海无委无线电检测实验室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薛维维介绍,在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工作中,实验室扮演两个角色。首先,实验室承担着把好企业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进入市场前的准入角色。实验室检测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频率范围、发射功率、占用带宽、杂散发射等关键参数并出具检测报告,确保相关设备符合国家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其次,实验室在无线电监督检查工作中承担被监督检查的角色。实验室将按照《办法》中的要求,为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及数据支撑,全力配合无线电管理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在环节管控方面,实行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制,对各项检测任务的样品接收、样品调试、报告提交等各环节进行节点管控。在检测时效方面,采用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检测流程,缩短检测周期,实现了型号核准任务对接、任务分配、自动测试、报告合成以及报告上传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检测质量方面,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外部能力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确保检验机构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