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5月17日,由搜狐主办的2024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多位院士、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博览技术应用发展,触摸科技创新脉搏。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致辞表示,“科学是人类智慧的发现,科技工程是人类勤奋的结晶。今年我们想必都听到了智能时代前所未有的轰鸣声,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突破都会不期而至,颠覆着我们既有的认知和生活。”
针对行业应该如何拥抱大模型等问题,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安筱鹏在演讲中指出,“大模型是人类社会第25种通用技术,对AI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决定企业成为颠覆者或被颠覆者。”他认为,AI大模型正在驱动一切智能硬件,且将重构一切软件系统,未来只有大模型驱动的手机才是真的智能手机,没有AI驱动的手机将会在市场上消失。
有学界学者预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空间和拟人化机器人这三项技术的交叉融合将会产生颠覆性变化,即产生“人类2.0”版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表示这一预言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人类发展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的。他指出,目前对机器人的程序算法仍在人的控制之中,但必须将伦理、规范、技术结合,才能确保机器人造福人类和子孙后代。
“技术是无罪的,有罪的应该是错误使用技术的人性”,针对生成式AI的滥用和恶意使用等问题,人工智能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委执行委员、搜狐视频关注流播主高庆一提出,未来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去了解如何识别和防止生成式AI系统引起的欺诈和攻击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也强调,生成时代需要正确的技术路径来实现更安全的AI应用系统,让人工智能健康向善发展,服务人类社会进步。
近期,Open AI推出了全新“类人模型”GPT-4o,自然交流如真人震撼业界。伴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其在应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争议也再次引发担忧。在《思辨:AI,AI!》圆桌论坛上,嘉宾们围绕AI技术的成熟度、伦理边界和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了深度讨论。其中,对于AI是否迎来“奥本海默时刻”这一话题,嘉宾们一致认为这个时刻尚未到来,现在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自我意识,距离通用型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的路,但ChatGPT让这个时间的到来被大大加速。
本届论坛,除了对人工智能多面性的探讨,多位科学家与业界大咖们还分享了关于6G、脑机接口、室温超导、芯片等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带来了一场高密度、高质量、高水准的科学思辨盛宴。张朝阳强调,对科学的探讨是近两年来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亮点,他个人也会对此保持深刻关注。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