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两会 集众智 谋发展

发稿时间: 2024-03-08 08:1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策划 杨子怡 刘彤 刘亚廷 设计 阎超 2024-03-08
分享X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两会上,5G-A、人工智能等话题备受关注,代表委员立足不同行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提案。本报编辑部集纳业内外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期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余少华:华体官方网页版互联网是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发展的切入点

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之所以是“新型”,主要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华体官方网页版化,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智能化是其基本特征。数字经济与传统华体官方网页版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的重要路径,由此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应用模式和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生态,能够创造出覆盖华体官方网页版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智能制造体系,对于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进一步聚焦两化融合的着力点,可以看到华体官方网页版互联网是新型华体官方网页版化发展的切入点,是实现我国两化融合的有效力量。华体官方网页版互联网通过人、网、物、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与信息集成,驱动华体官方网页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变革,或成为第四次华体官方网页版革命的重要基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鹏:不断增强5G能力 加速5G商业正循环

每一次人类社会经济的跃升都离不开通用技术(GPT)的创新突破,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则让数字经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有五大趋势支撑数智经济未来发展,分别是3D业务裸眼化、智能车网联化、生产系统数智化、全场景物联蜂窝化、智算泛在化。未来的移动网络应该具备“万兆下行、千兆上行、确定网络、千亿物联、通感一体、原生智能”六大特征。因此,除了需要持续增强5G能力外,运营商和行业伙伴还要增加上行超带宽、宽带实时交互等新能力,携手推动终端、应用生态建设与场景验证,加速FWA Square、无源物联、RedCap等技术的规模商用。如今,5G已经走在商业成功的正确道路上,而5G-A是5G发展的自然选择。生态链需要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抓住网络需求和趋势的力量,面向后天的业务,积极规划明天的网络,加速5G商业正循环。 (华为高级副总裁、运营商BG总裁)

王勇:生成式人工智能塑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新技术和新产品,充分显示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并迅速融入生产力提升环节,昭示出数字经济四大发展趋势:一是存量数据要素的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未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将在尊重个体隐私信息的情况下,在交互中被生成信息或知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二是推动高性能芯片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需求更深更广,对算力的需求也将呈指数级增长。而这种趋势也将把春风吹向高性能芯片产业,促进处理器、计算卡、服务器等相关运算组件的研发与销售。三是催生云计算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云计算服务从IaaS逐步转向模型即服务MaaS(Model as a Service)。四是催生生产力智能服务平台等平台经济新业态。我们只需要用人类的语言给人工智能传达我们的目标,它便会理解、想出实现我们目标所需要的计算机指令,并帮助我们直接操作完成。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游云庭:加快人工智能立法规划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兴起,建议关注一下这方面的立法。长远来说,需要制定“人工智能法”,赋予人工智能法律地位,明确人工智能的定义、规范和监管原则,建立人工智能管理机构。目前阶段可以做的是,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法律,加快对涉及人工智能训练和应用的数据隐私保护、使用规则等方面的立法,保障公民的数据安全。

国家层面上,建议加快国家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制定一系列人工智能关键标准,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同时,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审查机制。对涉及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展伦理审查,评估其对道德、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建立专门的第三方监管部门;制定人工智能负责任发展规划,按照人文主义原则,立足中国国情,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此外,建议加大人工智能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提出国家人工智能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目标,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

李小奇:发展基于国产化智算底座的生态体系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能够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算力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许多前沿科技研究,如基础物理、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和计算,算力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为这些研究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突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发展,对于算力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算力逐步演进为传统算力、超算、智算相结合的综合算力。我国算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为了避免受全球供应链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影响,我国在算力相关领域都开展了国产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短板。例如,智算的核心——GPU虽然能够国产化,但基于国产IaaS层的上层生态体系构建仍需加速推进。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市场牵引力度,投入精力大力发展基于国产化智算底座的生态体系,形成内循环产业链的闭环。 (中国电信辽宁公司云中台副总经理)

陈屹力:算力是AI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的关键

算法、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其中算力是助推人工智能发展的计算引擎。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参数量达到万亿级别,对算力的需求也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算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速度,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高速增长,算力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算力资源分散,算力提供主体多,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算力供需双方存在资源无法精准匹配的问题,导致供给方算力资源闲置,需求方却“找不着”合适的资源,同时架构不适配也导致算力“不好用”。因此,产业各界高度关注算力的发展,希望通过算力互联促进算力的泛在化、普惠化发展,进一步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实现算力像水电一样可以便捷使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

毕辉:以科技创新引领微波遥感“产—学—研”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从事微波遥感领域研究的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为推进先进微波遥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赋能全方位、立体化、自主可控的微波遥感体系构建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微波遥感领域的研究已逾五十载,多年来以行业需求为原动力,以科研院所、企业研制、集成能力为支撑,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先进成像体制与数据处理技术、核心系统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培养了逾千名科技创新人才,为先进微波遥感“产—学—研”体系建设赋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今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2024年全国两会已为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为新时期的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希望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微波遥感立体观测体系的建设,支持该领域团队及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为进一步发挥微波遥感在全球变化、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测绘制图等领域的积极作用建言献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杨宏:完善关于智能算力的补贴政策

算力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的算力和人工智能计算能力,是企业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开拓新业务的重要手段。

中国电信承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天翼云4.0分布式云先进架构,自主研发具备“公私专混边+信创云”的全栈云能力,推出“云、网、边、端、数、智、安”全栈云产品服务,形成覆盖全球、布局合理、云智一体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云、网、数、智、安多要素融合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政府完善关于智能算力的补贴政策,例如完善在平台建设侧的用电优惠、运营补贴、租赁补贴、成果补贴、算力券等政策。同时面向本地单位开展算力产业扶持,借助产业协会等组织力量,针对政府部门、本地重点行业、科研单位等开展算力布局,用于扶持算力产业发展。(中国电信河北公司云网发展部主管)

李毅潇:加速推进5G-A技术应用创新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应推进“智、算、网”融合,体系化布局新一代网络架构、智慧内生、通感一体等5G-A关键技术落地,为沉浸式、智能化等服务场景提供有力支撑,畅通万物智联的“大动脉”。

作为信息通信行业的基层工作者,我们立足岗位,不断推进5G-A产业生态的联合创新,2023年在河南省金岭煤矿部署了全国首个商用5G-A专网,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产业链、设备和标准都会在2024年趋于成熟。在新体验方面,省内重点场景5G-A三载波聚合规模商用,将带来速率体验大幅提升;在新连接方面,将实现全省县城以上5GA RedCap规模部署,支持全场景全能力行业快速发展。

希望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能够更加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一些关于5G-A技术商用和行业应用融合方面的建议和提案,以日益成熟的5G-A技术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个人、行业和社会创造新价值。 (中国移动河南公司规划技术部5G规划项目负责人)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