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信息能量融合,看数智力量激荡乡村振兴路

发稿时间: 2023-05-17 11:3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 2023-05-17
分享X

瞰彩云之南

一网跃千年 乡村焕新颜

中国移动独龙江乡网格主任叶晓军(左)向村民演示中国移动乡村振兴平台。

元阳县新街镇主鲁村卫生室医生罗荣使用“爱家健康”平台。

“童年时,通信要翻山越岭,召集村民开会用‘放炮传信’。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进入数字时代的独龙江已不再因高山深谷而‘遗世独立’。”近日,笔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看到,村委会使用中国移动乡村振兴平台召集会议,孩子们运用“云桌面”系统开展多媒体学习,独龙族“网络达人”白忠平通过5G直播讲述家乡“一网跃千年”的跨越。中国移动云南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群众回信重要精神,助力独龙族实现从“放炮传信”到“率先5G”的“一网跃千年”,如今更迈入数智乡村新时代。

这只是云南移动数智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云南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践行中国移动“数字乡村‘移’路同行计划”,深入实施新基建、基层治理赋能和信息供给赋能战略,升级人才、资金和党团帮扶战略,推进乡村新基建、产业、治理、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七大数智化工程”,以数智化笔墨在云岭大地绘就数智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平台:赋能独龙江乡基层治理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一度是中国最偏远、最封闭、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也是中国最后一个通电话的民族。2019年,云南移动在独龙江乡拨通了云南首个5G电话,独龙族正式迈入5G时代。如今,依托云南移动打造的乡村振兴平台,独龙江基层治理搭上了“信息化”快车,正努力构建乡村振兴数智化全新格局。

“通知,请每家户主今晚7点半到村委会参加会议。”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副主任陈学龙介绍,曾经召集村民开会要“放炮传信”,现在已经被一键智能短信、语音通知取代,使用乡村振兴平台,村民与村委会之间随时畅通联系。移动电视高清盒覆盖大部分村民家,除了收看电视节目,还可以上传本地视频和本村通知,就像建起“属于迪政当村自己的电视信息频道”。

“我发现家门口有几盏路灯无法使用,就直接通过乡村振兴小程序拍照上报,第二天村委会就派人来修好了。”白忠平告诉笔者,迪政当村村民能利用乡村振兴平台深入开展共治共建。村民可通过小程序上报事件,村委会对网格员进行派单处理。同时,居民议事功能还可开展意见收集、居民投票,并将结果进行公示。

据了解,云南移动乡村振兴平台入选中国移动2022年度数智乡村最佳实践案例,平台聚焦政府、企业用户、村委会和村民4方需求,拓展电商、智慧农业、网格治理、视频监控、消息通知、智慧务工、创文积分等十余项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数字政府建设打下坚实的底座。放眼全省,云南移动正实施乡村治理数智化工程,已与123个区县、7200余个行政村签订数字乡村合作协议,打造了5800多个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

5G﹢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助力强农兴农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因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野生菌王国”。为进一步提升野生菌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实现野生菌生产环节的信息化,云南移动为南华打造了全国首个5G﹢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应用项目,提供统一业务支撑与信息管理,实施5G“专网﹢终端﹢平台﹢应用”的9 one平台计划,实现野生菌生产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应用,实现产业发展“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野生菌产业被认为是‘靠天吃饭’,十分依赖水、菌群等自然因素,对产量和质量都难以把控。”云南移动南华分公司集团客户经理李晓燕介绍,云南移动在南华野生菌驯化试验片区建设5G 700M网络,利用5G广连接、低时延特性,获取气象、土壤、生长情况等数据,为增产提质与农业科研提供重要依据,还能通过对试验基地菌生长趋势的分析,积累野生菌驯化种植的经验。如今,5G正在助力南华野生菌产业迈向新赛道,既降低了销售成本、增加了就业,又拓宽了销路,让山野之间的珍奇美味走上更多人家的餐桌。

不仅在南华,云南移动在全省亦广泛实施乡村产业数智化工程,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和要素集聚;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聚焦省域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AI等技术,助力农村产业振兴。

“爱家健康”:为乡村卫生机构解忧

元阳县位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域。然而,在此耕作的村民却因地处偏远,一度不能充分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对此,云南移动将元阳县新街镇主鲁村作为5G数智乡村示范目标,在该村卫生室应用“爱家健康”平台,提供智能查询、疾病自查、远程咨询、预约挂号、送药上门全流程就医问诊服务。

“主鲁村青壮年大部分常年在外务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离家看病难度大,而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医生,以前病人多的时候总是顾不过来。”乡村医生罗荣说,“爱家健康”平台提供的全流程问诊服务,极大减轻了他的工作压力。除了智能导诊,村民还可以进行健康监测,并将数据同步上传至健康管理平台,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实现慢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及管理,提醒使用者是否需要就医、可能的病因等。

目前,云南移动“爱家健康”业务订购客户已超140万户,超510万个活跃家庭使用医养健康类服务。云南移动正积极实施乡村医疗数智化工程,整合相关医疗资源,帮助推动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通过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等方式,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能力。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云南移动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群众回信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用活独龙族“一网跃千年”的“典型引路法”,有力践行中国移动乡村振兴“三项行动计划”,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三赋能一升级”工程,推进数智夯基、数智兴业、数智慧治、数智惠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数智化动力。(倪婷 何艳峰 古秋月 李和煦)

望塞上江南

“网络﹢”让山更绿水更清

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是中国移动坚守“红色通信”初心使命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的指导帮助下,中国移动宁夏公司积极发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作用,将“网络﹢”扶贫模式全面升级为“网络﹢”乡村振兴新模式,实施乡村数智化工程,为农民群众、农村家庭、农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几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从1G到5G的伟大变革,也感受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移动在宁夏大力推进4G、5G网络建设和升级,100%覆盖农村地区人口,让更多人享受到高速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积极推广光纤宽带接入,覆盖超过95%的农村地区家庭,提升农村地区数字化生产生活效率。在宁夏广大农村地区,每两个宽带家庭用户中就有1个使用中国移动宽带服务,每5个电视用户中就有两个使用中国移动电视服务。经过努力,中国移动有效提升了宁夏广大农村地区通信网络的普遍性和连通性,加速了数字化转型进程,为全区信息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快数字乡村发展,是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基于优质的网络覆盖能力,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备等,积极赋能乡村综合治理——大力建设“平安乡村”,将村域范围内的摄像头通过视频云共享,实现村委会、公安部门对辖区的群防群治,打通基层治安管理“最后一米”。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已为全区20万个农村家庭提供安防服务;积极赋能“数字乡村”治理,自主研发了集数字治理、数字服务于一体的基层政府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星火党建、政务公开、综合治理、便民服务等数字化管理手段,真正帮助乡村实现政务信息化、数字化、透明化。

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充分发挥5G等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积极赋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教育医疗普惠,探索出“网络﹢”乡村振兴新模式——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承建5G﹢智慧养殖、智慧牧场、智慧大棚等20多项农业创新应用,推动自治区“六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在西吉、海原等十个县区开展教育专网覆盖,建成“万兆到县区、千兆进校园、百兆进班级”的教育专网体系,为在线教育、高清交互、虚拟现实等新型教学模型提供了网络保障;聚焦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千县工程”要求,积极引入5G﹢远程医疗、5G急救、互联网医院等业务,助力乡村医疗服务更便捷。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中国移动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奋斗目标。在宁夏,中国移动打造“全链条式”消费帮扶新体系,推动“动员式、集采式、引导式、激励式”四种消费模式,搭建“员工、客户、社会、线下”四类消费平台,提升“产业、品牌、电商、人才”四个能力,2022年以来消费帮扶金额超过350万元;开展“沉浸式”驻村帮扶,2021年以来接续驻村帮扶18个贫困乡村,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0余人,直接捐赠帮扶资金300万元,切实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环境。同时,中国移动宁夏公司承建了全区农民收入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收入情况,平台已服务全区114万个农村家庭、262万农村常住人口,为相关工作精准施策提供了大数据支持。

新征程上,中国移动宁夏公司将持续发力“网络﹢”乡村振兴,以利民、便民、惠民为己任,不断延伸服务场景,探索更多产品模式,为全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移动力量”。 (李鸣 庞福翊)

新闻附件: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