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移动5G让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几何倍数”提升。
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岸桥调试远程集控中心。
智慧重卡在洋山港码头编队行驶。
无须跟车,5G支持下的AGV(自动导航小车)准确进行物料搬运、抽检、更换夹具;告别户外爬高,坐在指挥室里便可远程调试港口边一座座“擎天柱”般的岸桥;编队出行,依托全面覆盖的移动5G网络,智能重卡多车编队的跟车距离不断缩短,自动驾驶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上海,一个个龙头企业已经插上5G“双翼”,突破企业价值增长的“天花板”,尝鲜“新连接”带来的智能生产作业的“新体验”。
工厂进阶,5G远程数字化协同制造“照进现实”
空旷的生产车间内,一辆小车从生产线一端自行装载物料,沿着地面黄色的轨道匀速平稳行驶,将物料准确运送到生产线的另一端。在上海交大智邦华体(中国)动力总成生产车间内,物料搬运、抽检、更换夹具等操作均已实现无人跟车,工作人员只需轻点屏幕,AGV即可根据指令完成远程操作。
“以前,我们通过华体官方网页版WiFi连接AGV小车,因为数据传输不稳定,经常会看到小车间歇性‘卡断’,运行并不连贯。”上海交大智邦公司数字化总监唐水龙表示,自从使用5G网络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5G低时延的特点使得AGV的运行非常平稳,成效肉眼可见。
中移上研院华体官方网页版能源产品部姜虎成告诉记者,为了打通企业的内外网,上研院携手上海移动,创新5G智能组网系统,成功实现了5G网络和工厂现有网络有机融合。而这种融合不仅仅体现在5G﹢AGV小车上,5G﹢CNC高频数采、5G视频回传、5G﹢安防等应用均已落地,给交大智邦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带来“新体验”。
记者了解到,在交大智邦的生产车间内,预埋了38路传感器,搜集震动、位移、温度等高频数据,如何采集和传输这些高频数据是企业无法避开的难点。
“以前,我们将数据处理完毕,再将数据上传至机房,效率极低且容易出错。”唐水龙表示,如今通过5G﹢CNC高频数采应用,依托边缘计算网关和华体官方网页版边缘计算管理平台,将采集的数据经过网关侧过滤和清洗,再通过5G网络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能力得到“几何倍数”提升。
在5G高清视频应用方面,基于5G的高清视频的监控和回传,让现场的生产状况得到高效监管。“在浙江嘉兴桐乡的一条变速箱生产线现场,我们通过5G网络实现现场画面实时回传,轻松对外地生产线的生产状况进行监控。”唐水龙说。
此外,5G﹢视频安防平台也已在交大智邦完成部署。通过5G“大带宽”,可将采集的视频流快速上传至安防平台,并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安全帽佩戴、工装穿着”等情况的实时分析,如发现异常,可立即将告警信息通过短信通知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工厂的安全管理能力。
“如今有了5G网络加持,整个生产车间都可以实现无人操作,真正变身‘黑灯工厂’。”唐水龙称赞道。
告别爬高,远程调试岸桥不再是“梦想”
“有了这个集控中心,以后调试岸桥就不用天天爬高了!”振华重工岸桥调试工程师刘知秋兴奋地说。
刘知秋提到的集控中心是指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岸桥调试远程集控中心(CCRCC)。“这是上海首个5G大型企业安防系统集成应用,基于上海移动5G网络搭建的5G岸桥远程集控中心,承载着视频采集、传输网络、视频存储、视频管理四个子系统,为振华重工长兴基地打造全天候不间断、低时延的5G智慧安防服务。”上海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传统的岸桥调试模式,我们必须亲自爬到岸桥上,且同一时间只能调试一台岸桥。”如今,在集控中心,只需打开电脑,将通信切换到负责的项目,岸桥上的控制程序、机器状态和电气房画面等信息,立刻呈现在眼前,随时可远程查看、修改设备程序及参数,并对岸桥上的故障进行分析。同时,配合单兵设备,控制室专家也可与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及语音的远程协作方式,进行业务培训、远程指导。
目前,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多个试点岸桥已搭建了远程调试设备,依托集控中心不同电控品牌岸桥的整合功能,工程师可在不同项目间快速切换,实现“远程监控、一人多机”,大幅提升了岸桥调试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同时,集控中心整洁明亮的工作环境,大幅提升了岸桥调试工程师的工作舒适度,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据了解,上海移动已完成项目一期三个码头的高品质5G网络覆盖,在5G网络的支持下,岸桥侧安装的通信设备和摄像头,可实时将清晰的监控画面和工控机信息回传到集控中心。
“远程调试岸桥,将不再是梦想!”工程师们纷纷称赞道。
编队出行,智慧重卡成港口“新风景”
跟车距离在50米,几辆重卡整齐列队行驶在世界一流港口——洋山深水港的码头上,有序、准确地将集装箱运送到指定地点。
与往常不同,上述过程是在远程操控下完成的。由中移上研院协同上海移动等合作伙伴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项目已实现智能重卡自动驾驶。“以综合应用V2X、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度地图等新技术,全面‘武装’上汽智能重卡,实现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上海移动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在C-V2X技术上,“5G﹢智慧港口”还实现了5G V2X车路协同能力的突破。据介绍,依托端到端的车路协同能力,可以将路侧信息等同步至智能重卡,帮助重卡提升通行效率。
智能重卡应用的实现,依托东海大桥及港区内全面覆盖的移动5G网络。目前,上海移动已完成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项目区域范围内的5G网络连续覆盖,覆盖范围包括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和深水港物流园区。“现已具备‘上行速率100M,下行速率1G’的网络能力。”
高速网络覆盖全港口,离不开团队的创新。为了解决在高速跨海大桥上建设高品质5G连续覆盖网络的难题,打造全国首个5G覆盖的跨海大桥,前期,上海移动抽调土建结构、传输配套、无线建设等专业人员,成立智能重卡5G无线覆盖攻坚团队,牵头各方业主及设计院共同推进。在建设过程中,上海移动结合多项创新技术,运用多杆合一的技术手段,利旧原桥面路灯预埋件基础进行改造,有效规避对大桥基础钢结构的破坏;创新研发防腐绝缘线缆固定挂钩,解决施工中电缆线和光缆布放问题;引入撞击震动线缆自动脱落功能,有效应对潜在道路风险。
在5G的赋能下,洋山深水港将进一步巩固其长江流域“龙头”地位,一个更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港口已经显现雏形。“智慧港口基于5G技术的‘低时延控制、大带宽监控、高可靠连接’优势,提升港口码头在物流运输、安全监控等方面的运营效率。”上海移动表示,通过实时监控、高精度定位、编组队列行驶等5G应用,将扩大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对巩固提升上海港国际枢纽地位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中移上研院和上海移动的共同推动下,5G正融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多项新技术,深度融入制造业,打造5G应用“样板房”,推动上海华体官方网页版领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新蜕变”。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