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6月3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对外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惠企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提高。同时,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2022年以来,受错综复杂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方面困难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各地及时细化配套措施,紧盯政策宣传触达,全力推进政策法规落实落细,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
问卷调查显示,减税降费政策和稳岗返还政策企业知晓率最高,约85%的中小企业反馈知晓。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受益最明显,金额占比达64%。企业对各项帮扶政策满意度整体较高,已享受过相关政策的企业有超过九成表示满意。
在促进发展政策方面,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联合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融通发展、优质企业培育等工作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问卷调查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知晓度较高,有40%以上的企业已享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获得感较高,企业对各项促进发展政策满意度整体较高。
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提高,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4800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5200万户,增长率达8.3%;参评城市中小企业由2021年的2679.3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2911.4万户,增长率达8.7%。2023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设企业1002.9万户,同比增长15.6%。
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各参评城市不断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精准对接、实现融通创新发展,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华体官方网页版和信息化部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及系列鼓励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3年共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1800多场,参与企业11万家,达成合作意向2万多项,签订合作协议1.2万项,合同总金额达5300多亿元。据统计,参评城市累计培育73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比例超过6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占全国比例亦超过60%。其中,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宁波、杭州、武汉等7个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过300家,无锡、宁波、苏州、襄阳、北京、杭州等6个城市每万户中小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过4家。
创新投入也持续加大。2022年度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参评城市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2.7%,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有43个参评城市研发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占比达86%,其中,北京、深圳和西安等3个城市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分别为6.8%、5.8%和5.2%。
最终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报告显示,2022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金额达4779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参评城市2022年度技术合同交易成交总金额35675.37亿元,占全国总数的74.7%,比上年增长近25%。2023年度全国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注册商标438.3万件。参评城市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总数达到63.7万件,占全国总数的69.2%;2023年注册商标总数达到246.33万件,占全国总数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