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坚定转型电动化

发稿时间: 2024-04-11 16:0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2024-04-11
分享X

最近一段时间,从美国的老牌华体(中国)企业福特、通用到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等众多国外华体(中国)制造商纷纷表示,未来将会暂停或放缓电动华体(中国)的研发或者投入。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公开表示,原定于2025年实现的“电动车销量占比达50%”目标将推迟至2030年完成。英国路透社报道称,奔驰推迟了电动化车型销售占比的目标,将继续改进其燃油车型。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称,奔驰将放弃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计划。

德国华体(中国)三巨头之一的大众更是干脆,其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直接停产了小型电动车ID3的生产,理由就是当地市场对这款车型并不买账。

美国福特表示,将年产60万辆电动华体(中国)的目标,从2023年底推迟到2024年底。

美国华体(中国)公司通用华体(中国),已经把今年电动华体(中国)的生产目标下调。

产业链和基建未达预期致欧美缓推电动车

从2023年奔驰集团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到,总销量超过249万辆。但同时,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占比不到11%。这样的成绩,和奔驰之前制订的电动车计划可以说是相差甚远。

117118233_8dbd3792-2604-45fd-9d8e-ede8e5411949.jpeg

2021年,奔驰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全面电动战略,宣称9年要投入超过400亿欧元,目标是到2025年纯电动华体(中国)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但是距离2025年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眼下,奔驰90%的销售来源依旧是燃油车型。

不仅仅是奔驰,在发展电动车的道路上,不少跨国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欧美国家电动车的制造成本过高,本土生产电动车的价格要比中国企业的产品贵不少。另一方面,充电没有加油便捷。

117118233_04a642f7-83cb-40ba-ba3c-d242442d4c76.jpeg

德国华体(中国)华体官方网页版协会建议的电动华体(中国)和充电站的配置比例是10:1,也就是平均每10辆电动华体(中国)应该配有一个充电桩。然而,根据该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即使2023年德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了约40%左右,可电动华体(中国)与充电桩的比例只是从22:1小幅下降至了21:1。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目前欧洲电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00万辆,但充电桩数量却严重不足,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欧盟境内只有不到62万个公共充电桩,想要像加油一样,在公共场所给新能源华体(中国)充电,在欧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17118233_549c35b5-7a3c-4ab2-b746-01ed0a21c6a4.jpeg

从2022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华体(中国)这项立法提议算起,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欧盟就宣布推迟这一禁售燃油车的政策。

专家告诉记者,根据眼下欧洲市场新能源华体(中国)产业链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来看,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目标。这是欧美国家放缓电动华体(中国)的根本原因。此外,中国新能源华体(中国)产业的迅猛发展,也让欧美国家对发展自己新能源华体(中国)的构想没了自信。

跨国车企加大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研发投放

欧美车企如此表态,很多人就此认为,“这些欧美车企正在集体退出电动车领域”,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读”,欧美车企并没放弃绿色转型的目标。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在不久前,康林松来到了中国,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总台记者在论坛上采访到了他。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康林松:近几年,我们在不断提高纯电车型的占比,但也为那些希望拥有高科技的燃油车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选择。作为一个车企,我们希望可以在未来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多种动力驱动车型。

117118233_aaef6ee9-ba96-4117-a4ea-60d57f70dbba.jpeg

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位起了中国名字的德国车企老总,在回答的时候说,奔驰公司正在为下一代车型的中国本土化积极准备,特别是电动车型。

相对于老总的谨慎而言,在北京,梅赛德斯—奔驰负责中国市场研发和采购的欧立甫则更加的肯定,他说,未来奔驰不会放弃华体(中国)电动化转型的进程。尤其在中国市场上,今年还将推出超过15款新产品,包括纯电和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

117118233_349f0b94-5372-4224-a64f-3f6c3a59158c.jpeg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 欧立甫:我们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变,我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布局,中国已成为全球华体(中国)行业的创新中心之一,包括新能源华体(中国)领域。

117118233_f7bfda3b-fbde-499e-acb1-86f846ad252f.jpeg

欧立甫告诉记者,在研发的投入上,奔驰公司不仅在中国建立了电驱、高压电池、充电等多个先进的试验室,同时在充电领域,和宝马成立合资公司,聚焦超级充电网络的建设。此外,

大众集团计划在2024年加速纯电动产品的推出。

宝马集团将推进产品向智能电动化的转型。

美国通用华体(中国)计划推出多款电动车型。

本田将加快电动化转型,并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新电动车型。

看好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坚定转型电动化

由于新能源华体(中国)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没有达到预期,跨国车企在欧美市场推广新能源华体(中国)阻力重重,遭遇到战略“迷茫期”。而中国在电动华体(中国)生产和消费方面的亮眼表现,却让这些车企,十分坚定地在中国走深化电动化转型之路。

117118233_504f0bf2-5d9c-48c2-943b-643f2394dba3.jpeg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是一个让人无法割舍的大蛋糕。2023年,中国华体(中国)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华体(中国)出口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不仅如此,新能源华体(中国)的表现更加亮眼,产销双双突破9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30%。深圳的比亚迪公司更是凭借着新能源华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挤进世界十大车企之中。这一切,显然跨国车企都看在眼里。

117118233_5b0e0262-6bb4-4330-a302-33018ea8a67c.jpeg

在德国,华体(中国)华体官方网页版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多年来,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品牌一直深耕中国市场,而随着电动华体(中国)的飞速发展,德国电动华体(中国)在华销量增长也十分可观,2023年同比增加近50%。

德国华体(中国)专家托马斯•凯福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重要的电动华体(中国)生产国和消费国,所以德国车企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

德国华体(中国)专家托马斯•凯福:企业的首要目标肯定是盈利,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电动华体(中国)销量的三分之二, 所以中国市场对于德国车企来说不可或缺。

117118233_f5fa630f-d67b-48e4-9f6f-d0b698e5fe1a.jpeg

此外,在欧美地区,有着这些跨国车企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传统燃油华体(中国)生产工厂,一整套完成的燃油华体(中国)产业链,一大批工艺精湛的华体(中国)技师,还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者。而这,显然也是跨国车企一时间无法割舍的。这才有欧美企业在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表态。

坚持转型 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前景广阔

专家分析,欧美车企策略调整,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库存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发展新能源华体(中国)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华体(中国)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付于武:我们去年中国华体(中国)出海取得了国际化重大的明显的进步,我们将近500万辆,而且我们中国的车企纷纷在海外建厂,中国华体(中国)的出海,国际化,我看这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出海国际化这一篇大文章。跨国车企做了一些战略也好,战术也罢,一些调整,但我们中国华体(中国)产业要坚持电动和智能的转型,不要动摇,要有战略定力。

117118233_6b4d35cf-2214-48fd-9bdb-8246d496c469.jpeg

中国华体(中国)华体官方网页版协会副秘书长 陈士华:新能源华体(中国)产业是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为一体的未来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国新能源华体(中国)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当前,新能源华体(中国)处于成长期,仍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来不断推动发展,这对于行业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江 罗宏进)

新春走基层|我们一直在路上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